阿昌族·民族婚俗

阿昌族·民族婚俗

ID:21037372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9

阿昌族·民族婚俗_第1页
阿昌族·民族婚俗_第2页
阿昌族·民族婚俗_第3页
阿昌族·民族婚俗_第4页
阿昌族·民族婚俗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昌族·民族婚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阿昌族·民族婚俗阿昌族·民族婚俗    阿昌族家庭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包括父子两代或父子孙三代。梁河地区的阿昌族还有家族组织,同一姓氏组成一个“家会”,有汉文会章,由年高有望之人任族长。妇女地位极低,一切大小事情由男子作主。认为“妇女当家家不富”。财产由幼子继承。长子和次子在婚后可得一部分财产,皆另立门户。有女无于,可以招赘,女婿有继承权,但社会地位较低,其子女须随母姓。无嗣,可抱养子,有与亲生子女同等权利和义务。绝嗣户或外迁户的财产,全部归近亲所有,若无近亲则归家族,无家族者归村寨公有。    阿昌族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串姑娘”,阿昌语称为“作涅勤”。但婚姻缔结由父母包办,本人

2、不能作主。因此,有抢婚现象发生。结婚时由男方聘请几位青年男女陪同新郎到女家迎接新娘。然后来男家堂前拜天地,父母当场说几句吉利话。宴请全村寨人。如系抢婚,须于当天请两位子孙满堂的老妇人将妨娘从隐藏的地方引来男家,穿上新衣,戴上饰物,再举行婚礼。婚后二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家,第三日女家才把嫁妆送来。同姓不婚,由于和其他民族交往密切,近代与汉族、傣族通婚的也很普遍。寡妇可改嫁,但不能带走夫家财产。    阿昌族青年的恋爱和结婚仪式独特而又有趣。阿昌族的小伙子和姑娘大多是在赶街和节日里互相认识的。开头,小伙子问姑娘“有亲人家,叫什么名字?”姑娘回答:“我的名字不好听,爹妈叫我××。”如姑娘对小

3、伙子有好感,就会反问:“有亲人家,把你好听的名字说给我听听!”阿昌族严禁同姓通婚,双方一听说不同姓,心里很高兴,小伙子就会找话讲:“有亲人家,买得什么好东西?”姑娘笑咪咪地回答:“穷人家的姑娘,什么也买不起!”小伙子说:“哎呀!你真是千张嘴万句话,见到我们穷人呀,装得比穷人还要穷!”姑娘说:“真人面前不说假,假人面前不说真,我对你说什么假话呀!”小伙子乘机提出:“你要把我当真人的话,今天我送你回家行吗?”征得姑娘的同意,小伙子就吹着三叶箫跟在姑娘后边,边吹箫边同姑娘回家去。    到了晚上十一、二点,小伙子约了几个朋友来到姑娘家。小伙子对着紧闭的大门吹响葫芦箫。姑娘一听到箫声,立刻梳

4、妆打扮,然后躲进灶房。姑娘的妈妈或嫂嫂听到箫声,点亮堂屋里的灯,连忙扫地,烧火,打开大门让小伙子们进家来坐。小伙子进到堂屋后,姑娘的妈妈或嫂嫂会说:“今晚在我家向火吧!”小伙子有礼貌地点点火,姑娘的妈妈或嫂嫂就进屋去休息。为了让长者睡好觉,小伙子们在半小时内一般不说话。半个钟头一过,小伙子马上小声地跟躲在灶房里装着做家务的姑娘对起歌来。情歌对到一定的时候,小伙子唱道:“我远路当做近路走,一心想见你的面,只听山歌不见人,单面向火心头冷。”姑娘接着唱道:“我人丑难见灯光,对面向火就怕哥吃一惊!”唱完,姑娘提着板凳走了灶房,到火塘对面对小伙子坐下。    小伙子喜上眉头:“不是吃一惊,倒是

5、乐开怀,今晚得把妹的山歌听,好比上天得见天星,好比下海得吃海参。”接着继续对歌直到天亮,小伙子才回家去。当俩人感情深了,小伙子就单独到姑娘家去串。当感情发展到可以定终身时,小伙子就送姑娘一件银首饰定情,约好来接她的日子。    接姑娘的那晚上,未婚男女各一人充当陪郎陪娘,陪着小伙子到姑娘家。进屋个把钟头后,估计姑娘家的人已睡着了,小伙子主动把姑娘家的两炷香点燃,插在姑娘的家堂上,然后往大门外走;姑娘也在陪娘的伴随下和小伙子回家去。路上,凡过桥,小伙子在桥头上要供烟丝、槟榔、小银币,这叫上“桥岗”。进寨后,不把姑娘领进家,而由陪娘陪着住在别家。    第二天日出时,陪娘陪着新娘来新郎家

6、。身挎长刀,喜气洋洋的小伙子立刻拔出长刀,一边“砍”金竹拱门,一边用刀尖比划着姑娘的后脑壳。用长刀“砍”金竹拱门的意思是开新路,用刀尖比划姑娘的后脑壳表示驱邪。进到堂屋里,上伙子收起长刀挂在墙上,金竹扎的拱门抬进新房放在床头,象征着爱情象金竹永远长青。接着双双拜堂成亲。然后陪娘把新娘领进灶房,拿出包袱里的东西把姑娘打扮成新媳妇。接着新媳妇到井里挑一担水,新郎在大门口接过新媳妇的水挑进家里,看热闹的人祝福小俩口象水一样纯洁,恩爱幸福。    结婚仪式结束,男方的客人快来时,新娘到半路迎接,到离家一公里处,众客人坐下不走了。新娘说:“辛苦了,请到家里坐!”众姑娘回答:“你倒好意思说,姐夫

7、都不请我们,你家在哪里我们都晓不得,咋好意思去!”这时新郎在小伙子簇拥下来到了。小伙子们先开口:“请到家里坐!”姑娘们不买帐:“姐夫都不叫,你们喊有什么用!”新郎只得上前弯腰作揖,请姑娘们到家里坐。姑娘们走五、六公尺又不走了;新郎只得作揖再请,如此三十多次才把这些人请进家。新娘的女伴把大饭盒里的鸡肉和饭装在碗里,由“贺哨”给小俩口吃,希望他俩同甘共苦。吃到快饱时,寨里的小伙子进来把门堂屋门关紧,端着饭菜,唱着山歌,请姑娘们吃一碗:“红米糙饭格是不合口?腌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