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中医养生保健

秋冬季中医养生保健

ID:21081806

大小:1.34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0-17

秋冬季中医养生保健_第1页
秋冬季中医养生保健_第2页
秋冬季中医养生保健_第3页
秋冬季中医养生保健_第4页
秋冬季中医养生保健_第5页
资源描述:

《秋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秋冬季中医养生保健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张宗圣天人相应—养生之本《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人要顺应自然。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必须与其保持和谐一致,才能保持健康。把握四季节律进行调养一年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界中生物的生、长、化、收、藏的物候变化。《内经》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四时与五脏的关系春应肝夏应心秋应肺冬应肾长夏应脾秋季养生秋季人体的特点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肺为娇脏,性喜润而

2、恶燥,燥邪犯肺,最易伤其阴液。秋天养生的重要原则--防止燥邪对人的伤害,这样才能养护好体内的阴气。秋季养生原则:生津润燥,以益肺养阴。秋季的起居保健秋季慢添衣。“秋冻”是含有积极意义的健身办法,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一方面可以锻炼机体的耐寒能力,另一方面可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使阴津伤耗,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秋季的饮食调养秋季饮食总原则: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减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多食用口味酸涩的水果、蔬菜。秋季的养生是以养人体阴气为本。饮食以滋阴润肺为主,由于天气干燥、气温渐凉,宜多食性温之食,少食寒凉之物,以巩固摄人体内的

3、正气。秋季的运动保健不宜大运动量锻炼。秋季人体的生理活动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秋季养肺方法培土生金法:参苓白术散(虚则补其母);多吃白梨、白萝卜、百合、莲藕、银耳等白色食物;多饮汤水:秋季空气干燥,把进补的物品制成汤水服用比较适宜。一般人宜用食补,即选择新鲜的白菜、萝卜、莲藕等加入鱼、肉等做成汤,如花生鸡爪汤、莲藕牛肉汤、菠菜猪肝汤、萝卜排骨汤等。金爪炖银肺主料:猪肺500克鸡爪350克配料:冬笋200克油菜心100克调料:料酒30克大葱10克姜10克味精3克白砂糖4克盐

4、2克碱2克秋季养肺方法润肺茶:南沙参5克、玉竹5克、白茅根10克、桑叶5克、火麻仁5克、绿茶5克。方法:前五味加水约500ml,煮开20分钟,取沸汤冲泡绿茶。不拘时服,每日1剂。功效:清肺润燥。芪防乌梅茶:黄芪15克、防风10克、辛夷花5克、乌梅5克、红茶5克。方法:前四味加水约500ml,煮开15分钟,取沸汤冲泡红茶。不拘时服,每日1剂。功效:益所健肺。按揉列缺—润肺滋肾按揉列缺穴。取穴:两手交握,左手食指在右腕背部,食指下即是。1.是三经交会穴,可同时调节肺经、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任脉是“阴脉之海”,有补肺肾阴虚的功能。可治疗中老年糖尿病、耳鸣、目干涩、更年期不适。2、此穴可疏风解表,

5、防治感冒。冬季养生冬季人体的特点自然界中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来养精蓄锐。人体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一样,阴阳消长代谢相对缓慢。冬季养生原则:敛阳护阴,以固收藏之本。冬季的特点—阳气内藏,生机潜伏冬季的五脏归属:肾肾的生理特点:肾藏精,肾主纳气,肾主水,肾生殖等。冬季的起居调养冬季宜早睡晚起,最好等待日昢以后再开展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护阳固阴,预防疾病发生。冷面、温齿、热足养生法冷水洗脸,美容保健;温水漱口,牙齿长久;热水洗脚,强似吃药。冷面:是指用冷水(水温20℃左右)洗脸。中医认为人体的6条阳经均在头面部进行交接,所以称“头为诸阳之会”。冷水洗面,还可以

6、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冷面、温齿、热足养生法温齿:是指用温水(水温35℃左右)刷牙和漱口。口腔内的温度是恒定的,牙齿和牙龈在35℃左右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经常给牙齿和牙龈以骤冷骤热的刺激,则可能导致牙齿和牙龈出现各种疾病,使牙齿寿命缩短。长期用凉水刷牙,就会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等现象。冷面、温齿、热足养生法热足:指每晚睡前用热水(水温在40℃左右)泡脚。中医认为,双足是人体阳经和阴经的交接地点,有诸多穴位,对全身的气血运行起重要作用。从现代医学讲,足部为肢体的末端,又处于人体的最低位置,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热水足浴的养生保健作用应用热水泡脚洗脚

7、,从中医讲可以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并有舒筋活络,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从西医讲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和恢复疲劳的目的。足浴方法—普通热水浴法先将脚放入37℃左右的水中,然后让浴水逐渐变热至40℃左右即可保持水温,足浴时水通常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搓动。足浴时间不要过长,一般15-30分钟为宜,否则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老人有可能因脑供血不足而昏厥。饭后半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