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ID:21109857

大小:7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9

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市顺义区2017--2018届高三二模及答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材料一幌子俗称酒帘,是古代酒店以其引人注目、招揽顾客的招牌,又称望子、酒旗等,最初是酒家使用的,后来加以引申,凡商店门面上展示形象性的行业标记,以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符号传达商品信息、辅助经营和招揽顾客的旗帜,统称为“幌子”,它是商家向消费者宣传生产或经营事项的标志。招幌是伴随市场商业行为而兴起的,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萌生和演化,反映了古代商品交换日趋繁荣的历史进程,也折射出古代社会的商业民俗。周朝的市场管理由“司市”负责,在经营活动期间,要挂起

2、旗帜表示开市。可见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已经使用旗帜作为市场运行的标志系统。战国时期出现了正式意义上的幌子。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这显然已是酒铺的标志,表明当时店家已懂得用高悬酒旗来招徕生意。汉代商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招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时卖药者就不乏以药葫芦为幌的。唐代集市与商业贸易日趋发达,店铺标志在诗歌中有大量的描写,如白居易《曲江》:“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杜牧更是在《江南春绝句》中将酒旗融入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如画美景中。可见,在唐代商铺中已经广泛使用标志系统。宋代市场经济更为活

3、跃,商业城市的涌现,使旗帜商幌得以广泛地使用,商业类的标志愈加丰富。此后,招幌的形式日趋丰富,我们可在明清时期游记、笔记、小说及年画作品中看到大量商铺招幌的描写或图像。这表明明清时期招幌更加成熟。民国之后,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及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招幌逐渐被霓虹灯所取代,在大街小巷中已经难觅其身影。(取材于许大海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招幌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3分)A.周代悬挂旗帜已成为市场运行的标志B.唐代经济发展,店铺已广泛使用招幌C.明清的招幌信息只保存在文字资料中D.民国时期传统的招幌被科技广告取代2.对材料一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4、分)A.《韩非子》,战国思想家韩非著,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B.白居易,中唐诗人,古文运动倡导者,作品有《琵琶行》。C.杜牧,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代表作有《阿房宫赋》。D.明代小说《水浒传》之中就有“三碗不过冈”的酒馆幌子。材料二酒旗就是最有特色的招幌式广告。酒旗的别名很多,由于多系缝布制成,故又称酒旆、锦旆、青帘、杏帘、酒幔等;酒旗可用多种布料制成,以颜色分,可称为青旗、素帘、翠帘、彩帜;以功能分,又可称酒标、酒招、望子等。就其外观形状而言,酒旗大致有三类:一是象形类,以酒壶等实物、模型、图画为特征;二是标志酒旗,即旗幌及晚上的灯幌;三是文字酒旗,

5、以单字、双字甚至是对子、诗歌为形式特征。古时酒旗上的题字多请名家手书,其内容或俗或雅,目的都是宣扬酒的醇正、酒家名牌、酒楼名座等。酒旗上大多署店家字号,有的干脆只写一个“酒”字。酒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观其规格足以让顾客知道酒店的规模与经营情况,所以它也是酒店自身的一个徽标。根据店主身份的高低和酒店规模的不同,酒旗的种类和规格也不同。名家酒店悬挂“锦旆”,普通店家是“青帘”,而偏僻村野的鸡毛小店,则扎一个“草帚儿”。草帚是酿酒滤清的工具,取意为“扫愁帚”,让顾客来此能够开怀畅饮,扫除心头的烦恼。酒旗作为一种商业广告,不仅传达着商品交换的经济信息,而且成为社

6、会政治和民俗文化心理的载体。历代文人多以它为意象,来抒写内心的情感。“绣旆相招,掩翳天日”,可以想见太平时代的市井繁华;“杏帘招饮客,在望有山庄”,给人以羁旅行路,渴望驻足安顿的感受。作家们在作品中所以能把酒旗的意象描写得这样鲜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酒旗是依情感记忆的方式内化到人们诗人心底的生活事象,因此当作家进入创作时,脑海里储存的表象,就会随着情绪记忆和心理联想,将其复现在艺术形象体系当中。(取材于王少良、王欢文章)3.下列不属于酒旗自身作用的一项是(3分)A.体现店主身份尊卑B.显示店铺经营规模C.传达商品交换信息D.引发诗人内心诗兴4.《红楼梦》第

7、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节:贾政“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众人道:‘……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贾政道:“……此处都妙极,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作一个,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宝玉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说着,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根据材料二内容判断,“稻香村”这一酒幌属于(2分)A.象征酒旗 B.标志酒旗  C.文字酒旗  D.“草帚儿”下列《红楼梦》中人物与其在大观

8、园中住所搭配错误的一项是(2分)A.王熙凤——稻香村  B.薛宝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