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

贸易开放、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

ID:21158682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0

贸易开放、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_第1页
贸易开放、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_第2页
贸易开放、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_第3页
贸易开放、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_第4页
贸易开放、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贸易开放、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贸易开放、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贸易是增长的发动机”。如何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无疑是贸易理论和发展经济学最为关心的内容之一。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组成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相继“起飞”,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增长速度: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1966年〜1990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3%、8.5%、10.32%和9.1%,而美国(I960年~1990年)的增长速度只有3.1%①。这一维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彻底改变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除了劳动就业率、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等指标有了

2、显著提高外,各个经济体的人均收人均已达到世界银行所制订的“中高收入国家”标准,其中韩国还被接纳为经合组织成员。在人们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就表示惊叹的同时,经济理论界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Young(1995)使用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发现,东亚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很少可归结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新加坡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甚至为负值。等人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结论。这些实证研究表明,东亚各经济体的高速增长是所谓“禀赋驱动型”的(Endoent-driven),即经济增长于生产要素的快速积累,而非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或技术的不断进步③。Krugman(1994)据

3、此把东亚这种依靠要素快速积累的发展路径和前苏联高度资源动员的“斯大林模式”相提并论。他认为,这种依靠“汗水”(Perspiration)而非“灵感(Inspiration)的高投入的积累模式肯定不能持久,东亚的所谓奇迹只是一具“纸老虎”(PaperTiger),停滞或崩溃只是早晚的事,丝毫不值得其他国家羡慕和效仿。Krugman的这种说法一时间甚嚣尘上,在经济学界和政府决策部门影响甚广,而后来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他的这种“预言”。我们注意到,发生“奇迹”的东亚国家和地区普遍采取了出口导向的贸易开放政策,并且出口的产品以能够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值较高

4、的制造业产品为主。这种制造业生产和出口的大规模扩张与经济高速增长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本文通过对各种描述贸易开放条件下经济增长机制的理论模型的比较分析,试图更加全面合理地揭示“东亚奇迹”的发生机理并探讨这种依靠制造业大规模生产和出口的发展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借鉴意义,从而在理论上反驳Krugman(1994)的判断。本文第二部分综述贸易和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即贸易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型;第三部分归纳东亚经济快速增长的内在机理、作用条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何借鉴东亚的成功经验;第四部分总结全文。二、贸易和增长的理论关系新古典增长模型(SoloseyDiamond模型)对生

5、产函数的一个关键假设是资本边际产量递减。在封闭经济中,随着人均资本的不断积累,人均产出和人均储蓄的增长速度不断下降,最终储蓄只够维持折旧和为新增人口配备资本的投资需求。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人均资本最终将停止增加,人均资本和收入固定在一个稳态水平。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我们几乎看不到贸易存在的影子。比如它把战后最重要的典型事实“条件收敛”①归结为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减,然后借助封闭经济的假设把这种的差异转化为各国资本收益率的差异。(一)新增长理论中的贸易和增长把增长和贸易结合起来的是新增长理论(即内生增长理论)的经济学家,他们的研究思路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1.有“研究和开发”部门的

6、增长模型一以产品数目的增加模型为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GrossmanandHelpman(1991)的中间产品贸易模型。他们考虑这样的生产过程:首先由劳动生产出差异性的中间产品,然后中间产品通过不变要素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即CES生产函数)生产出最终产品以供最终消费和投资之用。这里,最终产品的产量不但与中间投入的总量有关,还会随着中间投人种类的增加而扩张。此外,他们模型的关键假设是进行新中间投入研究和开发(RD)的固定成本随着产品数目的增加而下降(产品越多,新产品就越容易被开发出来)。这样,贸易开放会使得中间产品数目扩张而大大降低新中间产品研究和开发的固定费用,从而对经济增长产

7、生一个显著的规模效应。也认为,在一个由两个相似发达国家组成的世界中,经济一体化(商品贸易以及与之相伴的观念流动)能通过研发部门递增的规模报酬而持久地增进世界的经济增长率。但如果把这种模型结构放宽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结论就不同了。Feenstra(1994)认为,贸易能够导致跨国增长率(发展中国家的向发达国家)的收敛,但是贸易本身并非充分条件,它取决于贸易发生的同时有无知识的流动。若只有贸易而无知识的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则贸易就只能导致增长速度的发散:“富国越来越富;穷国越来越穷”。Youn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