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 核物理及核辐

核医学 核物理及核辐

ID:21163508

大小:1.90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20

核医学 核物理及核辐_第1页
核医学 核物理及核辐_第2页
核医学 核物理及核辐_第3页
核医学 核物理及核辐_第4页
核医学 核物理及核辐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医学 核物理及核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核医学实验核医学教研室1205强永刚Yonggangqiang@21cn.com实验核医学回顾及核物理基础第一节绪论学科发展:1895………………定义:核技术+实验技术,边沿学科发展史:1895X,1920居里,30年代示踪,50年代仪器,60年代获奖,70年代纵深内容:示踪+体外,诊断+治疗特点:灵敏、特异、简便关系:实验、检验、临床、药学3一、原子结构二、元素、核素、同位素和同质异能素(一)元素: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称为一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但其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可以不同,因而物理特性可有

2、某些差异。4(二)核素质子和中子数相同,质量数相同,并处于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例如:为5种不同的核素。目前已知的核素有2300多种,分别属于100多种元素。5(三)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称为元素的同位素,例如:(四)同质异能素: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相同,但核所处能态不同的核素互为同质异能素。如和互为氢的同位素。6举例:1,自然界的氧有16O占99.76%;17O占0.04(稳定);18O占0.2%(稳定);15O为人工合成(放)2,氢有:1H,(p)e在自然界最多的。2H(np)e(稳定);它的水叫重

3、水,不会电解,不会变成氢气。T1/2大于109years3H(2np)e(放)T1/2=12.33years3,碘有:29种核素,123~125I,131~132I等23种为放素,6种为稳定核素127、129I7(3)同质异能素Tc99Tc99m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但所处的能态不同。(4)同位素同种元素的各种称谓。(5)放射性核素与稳定核素核素有2000多种,绝大多数具有放射性。8相互联系元素(周期表约110种,极限164种)↓核素(2000多种)↓       ↓放素1700稳定274↓互为同位素9质量亏损与原子

4、结合能:np结合为原子核时放出能量。链式裂变:同时组成原子核的粒子间的相互束缚含有大量的能量。原子弹原理。核聚变:一亿高温下轻核如氢氘可相互结合,放出巨大能量(热核反应)氢弹:用小型原子弹引爆产生高温使2HLi的氘聚变放出能量。原子核的衰变主要有3种类型α衰变β衰变γ跃迁11(一)α衰变α粒子是氦的原子核,它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注:X代表母核,Y代表子核,Q代表衰变时释放的能量。MeV12(二)β衰变β衰变包括3种类型: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1、β-衰变条件:核内中子多,n→变P,放出一个负电子。称为反中微子

5、,特点:连续能谱。132、β+衰变条件:核内中子多,P→变n,放出一个正电子。注:式中υ代表中微子。特点:β+粒子的能谱与β-粒子能谱一样也是连续的,都是人工放射性核素143、电子俘获原子核从核外壳层中俘获一个电子使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同时放出中微子的过程称为电子俘获。15(三)γ跃迁和内转换伴随α或β衰变后有些原子核进行γ跃迁时不放出γ射线,而把激发态跃迁到较低激发态或基态时释放出来的能量直接交给核外壳层电子(主要是K层电子),使该电子释放出来成为自由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内转换。例:(Eγ=0.141MeV)是的同质

6、异能素。注16原子核衰变规律It=I0e-λt(1-6)半衰期:放射性活度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作物理半衰期(T1/2)T1/2=0.693/λ17三、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激发与电离(2)散射(3)轫致辐射(4)契仑科夫辐射(5)吸收182、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光电效应(2)康普顿效应(3)电子对生成(4)γ射线的吸收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