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录音技术

浅谈音乐录音技术

ID:21164547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浅谈音乐录音技术_第1页
浅谈音乐录音技术_第2页
浅谈音乐录音技术_第3页
浅谈音乐录音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音乐录音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音乐录音技术摘要:音乐录音技术的产生为音乐风格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录音技术的分析和处理方法也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音乐录音技术。  关键词:音乐录音;声学环境;音色  :J602:A:1005-5312(2011)32-0135-01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风格也越来越多变,这就使得音乐录音技术分析和处理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较早时期的单声道音乐录制方法只简单的记录声音,很少有加工和处理,这使得音乐感受起来有些干涩而单调,

2、缺少灵动。随着音乐的发展,在现代音乐作品的制作工程中,一首好的音乐作品的决定因素有很多,既有先进的处理技术,同时还要求声音和艺术氛围的结合度比较好,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听起来更接近原生甚至超越原声。  一、正确处理声学环境  声学环境各有不同,重要的是在了解掌握声源周围的空间状态的情况下,调整和改变音响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空间的宽度、混响和隔声问题。  第一,空间宽度问题。要录好音乐,必须要有好的场所,尤其是交响乐,动态大且宽阔,录音时的空间也宜按比例增加。室外现场录音,一般没有过多的反射声,但

3、由于场地太大,乐器演奏声就过于分散,而且环境杂音也会被录进来,一听就会知道这是室外录音。室外录音只是一种现场录音方式,作为音乐来欣赏有很多的不足,让人感到不纯静。要想欣赏高品质的音乐,要根据乐队的编制选择适当的录音场所。  第二,混响效果。录音时,除了声源的直达声外,再加上反射声使音效丰满,显得很动听。录音前,一定要了解房间的大概混响时间,以利于录音中的技术处理。判断混响时间的一个简便的方法是,在室内的中央位置拍一拍手,根据声音延续的时间长短来判断房间的活跃程度。在混响时间过长的房间中录音,声音

4、显得宽阔,声像模糊,定位不清;在混响时间短的房间中录音,直达声比例高,声像定位清楚,声音的清晰度较好,但丰满度不够。录制人声最重要的是清晰度,选择混响时间短的房间比较理想。  第三,隔声问题。录音时首先要求室内隔音良好。因听觉掩蔽效应,人对想听到的声音特别敏感,而对不想听的声音会将其掩蔽掉。但录音使用的话筒并不具备这一特性,若房间隔音条件不好,就有可能把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拾取进去,从而影响录音质量。  二、解决高中音过强的方法  在频率特性差的礼堂里作现场直播加录音,将话筒摆放在自己认为理想的位

5、置拾音,试听拾音效果,有时会出现中高频过强的情况。调整的方法是,在玻璃窗上都挂上窗帘,以改善吸声效果和抑制中高频的反射;同时,在录制的处理过程中,对中高频的电平控制进行调整,适当地降低高频段的同时,提升低频段。如仅仅依靠频率补偿的调音处理手段,操作相当麻烦,而且调音后声音很生硬,没有生气。在现场录音中,处理环境对音乐的影响,要靠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判断和解决。每次录音都将各种数据记录备案,便于日后归类总结,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境界。  三、消除颤抖回声  如果在在长65m,宽25m,高3.5m的录音室

6、录打击乐,很显然房间的空间不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室内基本没有吸声处理,具备产生回声的条件。颤抖回声会对音质产生不好的影响,乐器演奏声在室内两侧墙壁间来回反射,严重地影响了声音的清晰度,失去了丰满感和立体感。为消除颤抖回声,放置了三层隔板,从前向后一层比一层高地排列,具有错落层次的摆设,使声音不能有规律地反射。再将一面墙壁挂上较厚一些的幕布,提高墙壁的吸声特性,减弱室内反射声。  四、恰当处理乐器的音色  通常,为了把某一乐器的声音录取得清晰并突出其特性,首先要了解并注意由乐器各部位所产生的音色差异

7、,拾音时采用具有方向性的近距离录音。如铜管乐器,声音大部分从喇叭口出来,小部分从管体发出,振动源是演奏者的嘴唇,包含频率很高的声音,这就决定了它的方向性较强。但铜管乐器中的法国号,喇叭口是朝后面;低音号的喇叭口是朝上的。拾取的声音不仅有乐器的直达声,还有从天花板与后面反射回的间接声,这些要素综合起来才体现出乐器的音色。所以,只把话筒的指向对准乐器的喇叭口是不能录到乐器整个管体的比较宽广的音色。  五、结语  在现阶段,音乐录音技术在我国还尚未成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急需这方面的人才。而在音乐

8、制作领域里,录音工作是以了解电声设备的技术指标和音响美学为前提的,在很好的熟悉人耳和听音特性的基础上,才能制作出更好的音乐作品,而良好的处理音色和音乐情景的关系是音乐录音技术分析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使自己的艺术素养和高超的硬件运用能力完美结合,是音乐录音技术分析和处理的最好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