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

《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

ID:21224418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0

《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_第1页
《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_第2页
《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_第3页
《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_第4页
《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学习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技术资料分享《高等教育学》1、中外高教发展起源及过程:以19世纪末为界限,之前为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之后为扩张中的高等教育。成长中的高等教育含萌芽、雏形、成型、完善;扩张中的高等教育出现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多元化特征。萌芽阶段,中国殷周出现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西方为寺庙学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芝诺为西方教育家,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为中国教育家。雏形阶段,中国汉代的太学和唐宋时的书院教育、欧洲中世纪大学模仿行会,形成了学生教师校长三位一体的管

2、理组织。成型阶段,我国停顿,西方在纽曼、阿诺德、赫胥黎、斯宾塞等人努力下,出现了中等教育,自然科学进入大学教堂。完善阶段,1810年,柏林大学首提“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独立与自由统一”三原则。19世纪美国“赠地学院”,树起了大学必须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旗帜。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经历了个别教育、组织研究、系统研究三阶段。1632年,捷克夸美纽斯《在教学论》问世。1852年,英国纽曼《大学的理想》问世。1880年法国成立“高等教育研究会”。1978年,潘懋元呼吁我国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1998年5月我国成

3、立了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1984年1月厦大建立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1986年7月厦大建立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点。2、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和发展。建立在这种人性假设基础上的教育实践,既能促进个体的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既能促进个体适应社会,又能促进个体的创新。总之,这种教育实践使人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3、“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从已有

4、文献看,理解有三种:一是从性质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它以发展人的理性为终极目的。古希腊时称通才教育,现代称通识教育,虽然两者不完全等同,但通才教育与通识教育意义区别不大。二是从目的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的教育。这种意义的通识教育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专业技术资料分享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三是从内容上理解,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5、这种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强调知识的广博性与包容性,强调知识或理论的基础性。美国目前有些大学所进行的通识教育就是如此,如哈佛大学的本科生教育,新生一、二年级不分专业,不分院系,自由选课,到三、四年级才划分专业和院系。4、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不分专业模式、产学研相结合模式。5、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文化的选择、传承与创新。6、人的主体性的含义:人本身的自然力(人的潜能),为主体所掌握并进入主体活动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对实现主体活动目的起积极作用的情感和意志等要

6、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整体,就是人的主体性。完整的主体性涵盖四个方面:道德主体性、认知主体性、审美主体性、实践主体性。7、大学生主体发展的阶段性: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以其生理和心理品质发展的成熟程度,大致可分为特征相对有别的三个阶段:低年级为“接受性学习”为主阶段,中年级为“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变期,高年级为“发展性学习”为主阶段。8、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与角色特征: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科学基础、教育智慧),心理素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个性品质),道德素质(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学

7、而不厌、团结协作),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高校教师的角色特征:(1)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完满心灵的导师。(2)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楷模。(3)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9、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关系现状:(1)以教师为主导和中心。(2)师生关系比较淡漠。(3)师生关系有些异化。关系理论:“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主导——主体论与双主体论、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性质。良好关系创设:(1)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调动“一体两面”的积极性。(2)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民主与平等、交流与

8、理解、自由与宽容)。10、教学风格及其形成途径: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专业技术资料分享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形成途径:(1)学校领导更新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2)鼓励教师建立自己个人的教学风格;(3)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每位教师应有的自学追求。11、科研途径:申报课题、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