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和医案

甘草泻心汤和医案

ID:21226249

大小:35.0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0

甘草泻心汤和医案_第1页
甘草泻心汤和医案_第2页
甘草泻心汤和医案_第3页
甘草泻心汤和医案_第4页
甘草泻心汤和医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草泻心汤和医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草泻心汤及医案来   源】《伤寒论》。  【组   成】甘草12克(炙) 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黄连3克  【用   法】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   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   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病;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症、白塞氏综合症等;产后口糜,泻痢。        附注:《金匮》有人参三两。    在临床上,我们常遇到寒热错杂的症状,如口腔溃疡、大便溏泻

2、的上火下寒症,应当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清上热要用苦寒药,苦寒伤胃则大便又要受影响;温下焦要用热药,温燥药必然加重口腔溃疡的发作。这是胃中有热,肠中有寒,应当用《伤寒论》中的甘草泻心汤治疗。      方剂组成:甘草15g黄芩9g黄连6g党参12g半夏9g炮姜9g大枣4枚。      甘草泻心汤是治疗脾胃之方。因胃虚不能调理上下,故出现上火之口腔溃疡,下寒之大便溏泻,中焦之脾胃痞满。所以用甘草泻心汤,可以上治口腔溃疡,下治大便溏泻,中治脾胃胀满。如果在临床上遇到上火、下寒、中满的病症,都可以应用甘草泻心汤来进行解决

3、。      功效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常用于治疗口腔糜烂,急慢性胃肠炎,狐惑病(白塞氏综合症),痤疮,毛嚢炎,阴部口糜,慢性泄泻,胃虚便秘等。      病理分析:从本方之药物配伍分析,患者必为先脾胃气虚,中焦水饮积聚,久郁化热,热又蒸水,遂成湿热之证。湿热之邪居无定所,如狐之多变,故古人称之为狐惑病也。其证多见于九窍之处或毛发之处。仲师治之先以姜参枣草补中益气治其本;半夏祛中焦之水邪兼化痰湿,则中焦可安;芩连配姜苦降辛升湿热之邪无所藏也。      各家论述:1

4、.《古方选注》:甘草泻心,非泻结热,因胃虚不能调剂上下,致水寒上逆,火热不得下降,结为痞。故君以甘草、大枣和胃之阴,干姜、半夏启胃之阳,坐镇下焦客气,使不上逆;仍用芩、连,将已逆为痞之气轻轻泻却,而痞乃成泰矣。      2.《医宗金鉴》: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      3.《金匮要略释义》:湿热肝火生虫而为狐惑证,故宜清湿热,平肝火;由于虫交乱于胃中,又当保胃气,因人以胃气为本,故

5、选用甘草泻心汤。君甘草以保胃气;连、芩泻心火,去湿热。虫疾之来也非一日,其脏必虚,卧起不安,知心神欠宁,故用人参补脏阴,安心神;大枣以和脾胃;用姜、夏者,虫得辛则伏也。      方剂研究:甘草泻心汤在《金匮要略》中被作为治疗狐惑病的专方来使用的。狐惑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因病发于头面与会阴,又有人称为终极综合证。然而,把甘草泻心汤作为狐惑病的专方看待,似乎仍未揭示本方主治的实质。狐惑病是以口腔及生殖粘膜损害为主症。因此,可以把本方作为治疗粘膜疾病来使用,即甘草泻心汤是粘膜修复剂。就范围而论是针对全身粘膜而言的,不

6、仅包括口腔、咽喉、胃肠、肛门、前阴、还包括泌尿系粘膜乃至呼吸道粘膜,眼结膜等等。就病变类型而言,既可以是粘膜的一般破损,又可以是充血、糜烂,也可以是溃疡。临床表现或痒、或痛、或渗出物与分泌物异常等,因其病变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伤寒论》中“其人不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即是胃肠粘膜被下药损伤影响消化吸收所致。临床上,甘草泻心汤既可用于治疗复发型口腔溃疡、白塞氏病,也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结肠炎、直肠溃疡、肛裂、痔疮等。结膜溃疡、阴道溃疡也能使用。不管是何处粘膜病变,均可导致病人心烦不眠,这可能与粘膜对刺激敏感有关。甘草

7、是本方主药,有修复粘膜作用,如《伤寒论》以一味甘草治咽痛,即是咽喉部粘膜充血炎变。西药治疗胃溃疡的一味老药“生胃酮”,即是甘草制剂。总之,本方的临床运用要善于举一反三,不能被“蚀于喉”、“蚀于阴”的条文障住眼目。    临床应用1.急性胃肠炎:用本方不予加减,只按比例加重其剂量;甘草60g,干姜45g,大枣30g(去核),黄连15g(捣),半夏10Og,黄芩45g,共治疗60例急性胃肠炎。其中未经西药治疗者49例,经西医治疗无效者11例;病程最短者4小时,最长者15天。全部用本方治愈。其中服1剂而愈者8例,2剂而愈者23例,

8、3剂而愈者18例,4剂而愈者忘例,5剂而愈者6例。  2.狐惑:郭某某,女,36岁,口腔及外阴溃疡半年,在某医院确诊为口、眼、生殖器综合征,曾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据其脉症,诊为狐惑病,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方用:生甘草30g,党参18g,生姜6g,干姜3g,半夏12g,黄连6g,黄芩9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