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包公文学与元代吏治

元代包公文学与元代吏治

ID:21228467

大小:7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0

元代包公文学与元代吏治_第1页
元代包公文学与元代吏治_第2页
元代包公文学与元代吏治_第3页
元代包公文学与元代吏治_第4页
元代包公文学与元代吏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代包公文学与元代吏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元代包公文学与元代吏治摘要:元朝的包公文学的繁盛,与元朝的社会现实和元杂剧的繁荣有关。元代的社会现实只是产生包公戏的外部原因,公案文学的发展和元杂剧的繁荣则是产生包公戏的内部原因。从外因上看,是元代吏治黑暗、百姓有冤难诉造成的。从文学自身发展来看,元以前的公案作品,为包公戏提供了可借鉴的内容与技巧。而元杂剧的兴盛,又为文人关注现实,发泄郁闷找到了最合适的文学样式,杂剧作为视听文化,无论从技巧和效果上讲,都有利于表达巨大的心灵震撼。关键词:包公文学元杂剧元代吏治论文下载中图分类号:D929文献标志码:B:1672-1020(2012)06-0092-07一

2、、元代包公文学的兴盛发展元代是包公文学的兴盛发展时期,元杂剧公案剧现在知道的有32种,存20种,其中包公戏现在知道的有16种,存11种。包公戏在元公案戏中占多数。另外,宋金杂剧院本中的包公戏有两种《三现身》,周密《武林旧事》卷十《官本杂剧段数有三献身》,献可能为现之讹。故事应该与《警世通言》中《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是一个系统。《刁包待制》,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金院本名目之《孤下家门》有《刁包待制》。宋金杂剧院本的包公戏已佚。此外,还有宋元南戏中的包公戏《小孙屠》,见钱南扬《永乐大曲戏文三种校注》本。作者为萧天瑞,号复斋,杭州人。无名氏《王月英月下留鞋记》

3、、《包待制陈州粜米》、《神奴儿》、《林招得》。宋元南戏只有《小孙屠》传世,其余皆佚。由此可见,元包公戏的盛况空前。以下是元杂剧的包公戏:关汉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出自《新续古今名家杂剧》本,脉望本《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元曲选》卷首曲目关氏名下著录。孟本《录鬼簿》、曹本《录鬼簿》萧德祥名下有同一名目,有人因此怀疑此剧非关氏作。但各种文学史、蓝立萱校注的《汇校详注关汉卿集》都认为此剧是关汉卿所作。本人也持关作说。本事出自刘向《列女传齐义继母》。①宋元南戏有《包待制三勘蝴蝶梦》,萧德祥撰,已佚。此剧搬演情况:

4、京剧有宁凌改编《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五场,粤剧有陈瑶改编本,越剧有《蝴蝶梦》,评剧有《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关汉卿的《包待制智斩鲁斋郎》。该剧今存《古名家杂剧》(明陈与效编)、《元曲选》(明臧懋循编)。因《录鬼簿续编》记诸公传奇失载名氏目中有《云台观》,题目正名作各分离配匹复团圆,人不知大闹云台观,与《鲁斋郎》关目颇合,有人据此否定关汉卿对《鲁斋郎》的著作权。还有,《录鬼簿》未著录,《也是园书目》署无名氏,有人因此怀疑非关汉卿作。但是,脉望馆古名家本书口标目鲁斋郎,总题后另行题关汉卿撰,总题下赵琦美注云:此本《太和正音谱》不收。臧本作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杂剧,下

5、题元大都关汉卿撰明吴兴臧晋叔校。所以,更多的学者还是认为该剧为关汉卿所作。有人以此剧出现的张珪与元仁宗时期的中书平章政事张珪(张弘范的后代)同名为由,认为关汉卿不至于冒犯当权者,从而否定关汉卿的著作权。其实这是无稽之谈,元代没有文字狱!此剧传演至今,京剧有马少波、范钧宏改编的《智斩鲁斋郎》,粤剧有李文申整理的《包公智斩鲁斋郎》。郑廷玉的《包待制智勘后庭花》。《后庭花》《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有《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本,(明赵琦美等录校)《元曲选》本,(明臧懋循编)。明代沈璟根据此剧编成《桃符记》传奇。武汉臣的《包待制智赚生金阁》。《录鬼簿续篇》著

6、录,今存明息机子《元人杂剧选》本,臧懋循《元曲选》本。武汉臣作杂剧十二种,今存《生金阁》、《老生儿》和《玉壶春》三种。明代欣欣客有《袁文正还魂记》传奇,《远山堂品》谓《还魂》,内传包文拯勘曹国舅,似从元剧《生金阁》、《鲁斋郎》诸曲生发者。②今有《碧尘珠》京剧演出本,滇剧《双白璧》,湘剧高腔有《贺府斩曹》,秦腔淮海戏有《铡国舅》,莆仙戏有《牡丹亭》。关目大同小异,人名多所更易。李潜夫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有《元曲选》本。此剧于1832年译成法文,后又有日文、德文译本。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还有改编本《高加索灰阑记》,于1948

7、年在美国上演,1949年出版。曾瑞的《王月英元夜留鞋记》,一说无名氏作。脉望馆《古今杂剧选》本,《元曲选》本。曾瑞所作杂剧《才子佳人误元宵》,明臧懋循《元曲选》本为《王月英元夜留鞋记》,严敦易在《元剧勘疑》中认为应该是无名氏作。由于《录鬼簿续编》和《太和正音谱》著录《留鞋记》为无名氏作,今人大抵认为臧氏误,乃至斥为大谬。但颇具权威性的《曲海目》、《今乐考证》和《曲录》诸书均从臧说。杂剧作品在流传中改变名称,由此被视为两个作品的现象并不乏见,因此臧氏之说不可忽视。本事出自刘义庆《幽明录》。③宋话本《绿窗新话》有《郭华灵脂慕粉郎》。金院本《冲撞引首》类有《憨

8、郭郎》,元邾经有《胭脂女子鬼推门》杂剧,皆佚。这些作品应该为同一故事,到宋元南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