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体育运动损伤与预防

教学中的体育运动损伤与预防

ID:21326900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教学中的体育运动损伤与预防_第1页
教学中的体育运动损伤与预防_第2页
教学中的体育运动损伤与预防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学中的体育运动损伤与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中的体育运动损伤与预防湖北省武汉市粮道街中学430062摘要:为了明确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正确指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以避免受伤。木文就教学中容易造成的运动损伤及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进行了探索。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更好地锻炼身体,提高素质,达到教与学的目标。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治疗一、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与分类1.什么是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是运动医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如在篮球、足球这些对抗性运动项目中,不遵守规则,动作粗暴,甚至搞小动作,故意伤人,因而造成运动损伤。或者在学习过程中,时而麻痹大意(如动作熟练时)都易于造成运动损伤。2.运动损伤

2、的分类。运动损伤分类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以下两种:(1)按损伤的性质分:可区分为骨折,脱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包括关节韧带、肌肉和肌腱扭伤、撕裂和拉伤等),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如擦伤、刺伤)。其中以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最为常见。(2)按损伤的缓急分:可区分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急性损伤都是一次性外伤所致。慢性损伤的产生,一是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转为慢性,二是由于局部训练过度逐渐发牛.,如腰肌劳损,膑骨劳损等,慢性损伤在运动中较为常见。3.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分为以下几种:因运动量与动作难度安排不当造成的损伤;未根据运动过程中人体工作能力变化的客观规律导致课

3、程的内容安排不当造成的损伤:训练方法和技术上的错误造成的损伤;肌肉痉挛和关节初带扭拉伤等。二、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1.思想和心理因素。有些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后果认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对体育锻炼方面的生理卫生知识或经验的理解和应用。在思想上违背运动规律和违反竞赛规则,动作粗野,情绪冲动急躁,麻痹大意,急于求成,好胜心强等都容易造成对方甚至自己受伤,这些都是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1.准备工作不周到。当神经系统和其他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没有准备好,肌肉、韧带的力量及伸展性都不够,尚未达到适宜的水平吋,就立即投入紧张的正式活动,是引起运动损伤的较普遍诱因。教学活动中奋些负

4、担较重的部位的功能没奋得到相应的及吋放松活动,使机体没有得到很好恢复。也是引发运动损伤的隐患之一。2.教学组织方法不当。体育课中的教学或比赛活动的组织工作不严谨,如缺乏医务监督,没有很好地遵守课堂教学原则,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教学组织安排不当。场地、器材、服装等不符合要求。三、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措施1.运动损伤的预防(1)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学生加强预防与治疗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墙报及时宣传预防措施,以引起学生在思想上或心理上的认识,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2)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的各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活动,以克服人体本能的惰性,保证运动时更大限度的发

5、挥。(3)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的训练。对任何一专项技术动作都要认真反复地练增强自我意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4)加强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激活学生在课堂上正确的刺激情境,促进机体完善精神唤醒的生理过程,把情绪调节和控制到最佳状态,以免错误动作的发生。(5)加强安全卫生教育。教学活动中,除应加强场地器材的检查与管理外,还应依据女学生生理特征,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使生理卫生和安全教育意识得以加强。1.运动损伤的治疗(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如擦伤可使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加适量食盐冲洗,再敷以磺胺软膏或凡士林纱布加压包扎。较轻的檫伤,可用2%的红汞药水或1-

6、2%龙胆紫涂抹,不需包扎。撕裂伤与刺伤这两种损伤,皮肤都冇不同程度的裂U,如田径运动中被钉鞋所刺伤,打篮球吋肘部碰撞对方眉弓而发生眉际撕裂伤等。如损伤较轻,可在伤口周围先用2%碘洒消毒,再用75%的洒精脱去碘酒,然后,涂以消炎药膏,用无菌敷料包扎。如伤口较大较深,H冇泥沙等污物进入吋,则砬进行伤U扩创术,消除污物再缝合及包扎。最好冋吋注射破伤风类毒素1500—3000国际单位,以预防破伤风。(2)闭合性軟组织损伤的治疗。早期可采用冷敷加压包扎,以防止或减轻血肿形式;中期可采用热敷、按摩并配合药物治疗;后期可采用祛寒、温经通络,活血强筋及软坚类药物处敷或熏洗。也可贴敷中草药膏药或

7、进行功能锻炼。(3)休克或晕厥的治疗。体位平卧或头低足高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迷者头侧偏,并将舌牵出口外,必要吋给予人工呼吸;注意保暖,但忌过热,保持急救现场安静,尽量少搬动;刺激人中、百合、合谷、内关等穴位。参考文献[1】于葆等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2】姚鸿思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曲宗湖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