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ID:21354034

大小: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_第1页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_第2页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_第3页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_第4页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徐博罕摘要自西学传播数百年来,中医及其他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究其原因在于现代人已经习惯地接受了由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支撑的西方现代自然科学思维,使得我们这些从小就接受西学教育的人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这样的唯物世界观。况且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缺乏对国学及传统文化的培养,国人每天面对的都是西方文化思想和事物,并形成了一套倾向现代西方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是阻碍中医思想及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每一门科学的背后都有一套哲学理论。相比之下,作为中国古代科技之一的中医学,其本身就有一套与西方现代科学完全不同的哲学理论。刘长林先生在《中国象科学观》中指出: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哲学观是一个

2、“时间观”,注重事物在时间变化中的相互作用,而西方的哲学观是一个“空间观”,注重研究事物本身的结构及性质。因此,中国古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中医学发源于原始巫术,历经数千年仍保留着原始先民的思维方式,进入现代社会后,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为人们所接受。中医学是一门远古医学,要想真正将其科学理论价值发掘出来就必须接近远古先民的思维方式,抛弃固有思维才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下面我将从三个角度来具体阐述中医的基础理论。关键词:天人感应、藏象、五运六气、类比取象一、天人感应的真相《易纬·乾凿度》云“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初者,气之始也。①”《易纬》指出了宇宙演

3、化的过程,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气”生“形质”6,形质则是我们所熟悉的物质世界(显态世界),气则是六根不能感知的事物,道家将其划归为隐态世界,而“气”用现代概念来理解就是能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云“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②”宇宙分阴阳二气相互运动,生出并控制着有形的云、雨。因此,在人类能用六根感知的物质世界背后还存在着一个能量态的世界在操控着,其能量具有运动性。《庄子·知北游》云“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③”庄子已指出隐态的“气”是人生、长、衰、亡的根本原因。人同天地一样是一个气、形、质并存的个体,相比有形的肉体,中医更

4、关注人体内无形之气的运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云“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④”其中指出宇宙和人都存在气的运动,彼此之间也存在能量运动,这样就形成了“天人感应”,指宇宙和人的“气交”,可见中医是能量医学。能量有量级的高低,其中力对物体做功转化的是一种量级很低的能量,而中医谈论的“气”则是高量级能量,理解感知起来就更难,但古人使用“内证”法同样可以研究“气”。比如《内证观察笔记》中举了关于肾藏象的记录:“北方七宿的真气,会形成四灵中龟蛇的样子。在冬天当肾藏大旺相时,肾藏的真气也会与北方七宿相应,在肾藏中形成一只龟蛇的样子。其实这只是人体中的真

5、气和北方七宿的真气气交的结果。⑤”上文直接指出天上的星宿能与人体脏腑进行气交是“天人感应”的原理。当然内证的功夫不是人人都有,但应当客观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二、藏象与五运六气的本质“藏象”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然而以往对“藏象”学的研究是有所缺陷的。《道医学》中指出“古医学中将藏加月(肉)字旁,为臓。⑥”提出“藏象”为“臟象”的概念,“月”即为“肉”,强调的是解剖上的有形脏器,“藏”即为“隐藏”,隐藏的就是有形脏器蕴含的无形之象,以“臓”代“藏”6就能把五脏的物质性和能量性都概括进去,如上文物质性的肾脏中藏有能聚成玄武之状的气(肾气),有了气的存在,脏腑便能行使其自身功能。同时,

6、神、魂、魄、意、志也是藏象学中的核心,这五者是能量级高于气的高维态能量,也具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平时它们融于相应的脏气之中,且需要气的时时养护才能不断充盈,并发挥控制人体气机运动的功能。五运六气本是研究宇宙能量在时空场条件下运动规律的一套学术理论,通过内证是对宇宙能量最为直观的研究方法,由于大多数人缺乏内证,于是五运六气应运而生。“运”和“气”的本质都是“气”,加以阴阳五行理论沟通运气学与“藏象”,在“天人感应”的原理上,使我们能仅以思维的方式就得到人与宇宙之气“气交”的时空规律。但运气学纯粹研究能量规律,和人们生活概念中的时间没有联系,因此,古人采用历法来矫正时间,使时间和气能达到协

7、调,但古人使用的并非农历。《中医运气学解秘》提到“《内经》的岁用太阳回归年,年长度为365.25日⑦”即是太阳历一年的观测值为365.25日,其中又说“一年12个月为354.368日,这是一阴历年的长度⑧”表示太阴历一年观测值为354.368日,因为两者年长度相差10天,为协调两历,在历法上采用阴阳合历的方式(农历),而医学上则采用60甲子历。“《奇门遁甲》历法用的就是《内经》六十甲子周期历,以每年冬至到第二年冬至为一个循环,总共是360日。⑨”其中36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