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趣谈

“对联”趣谈

ID:21375175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对联”趣谈_第1页
“对联”趣谈_第2页
“对联”趣谈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联”趣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联”趣谈刘继鹏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政治、文化、历史、人物、天文 、地理、自然风光,乃至各行各业、婚丧嫁娶等等,无不在对联中有所体现。对联的表现手法 也是丰富多彩的,联想、想象、象征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等等,各呈其妙;对联文字简洁,句式 整齐,节奏和谐,既有意境之美又有韵律之美。所以,高考也引入了对联这一文学形式,考查 学生的文学功底和审美能力。    对联与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相同,即要求对仗。对仗的大体要求如下:    一、上下联的字数、句数要相等,相对应的字要词性相同,相对应的 短语或句子要结构一致。此外,相同的字词一般

2、不能在上下联中重复出现。当然,对联的要求 ,比律诗要相对宽一些。    请看明代大画家董其昌的名联:    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    上联是主谓句,下联也是主谓句:“竹”对“松”,“月”对“风”,“溪”对“谷”,都是名词对名词:“清”对“古”,是形容词对形容词:“送”对“摇”,是动词对动词。所以,这副对联是很工整的。    二、上下联对应处的词平仄要相反,使之具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平”指平声,一般包括现在普通话里的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不平,古时指上、去、入三声,学生一般只要知道普通话里的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就可以了。对于平仄的要求,对联也比律诗要宽些,一般是“

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奇数处不计较,偶数处要严格。但是必须强调,上下联的末字一定要平仄相反。再者,上下联的音节停顿也应当一致。    请看上海豫园得月楼的一副对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其平仄规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副对联不仅写得灵动有致,极富情趣,而且平仄相对,读起来富有韵律感。    三、对联的上下联,合起来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能机械排列、互相割裂。上下语意相连但不可重复,上下句语意相同叫“合掌”,是对联的大忌。    从上下联的关系来看,最常见的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    下面我们以高考试题为例,

4、将对联的技巧加以简要解说。    第一题    第一副扫千年旧习    第二副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综观两题,其主旨都是赞扬新时代新气象新风貌的,因此下联必须围绕这个主题,使上下联统一。    第一题中第一副对联的上联是“破”,所以下联应当“立”,即要“反对”。上联“扫千年旧习”是动宾式,“扫”为动词,“千”为数词,“旧”为形容词,“年”和“习”为名词;音节停顿是“扫/千年/旧习”。所以,可以对“创万古宏业”“树一代新风”等。    第二副对联的上联是正面赞扬,所以应当“正对”,从不同侧面表现一个主题。“祖国‘江山’’好”是“名+名+形

5、”的主谓式,音节停顿是“2、2、1”,所以可以对“大地气象新”“天地日月新”等。    第二题虽然长一点,但对法是一样的。“冬去春来”为并列短语,“千条杨柳迎风绿”是主谓句,下联的句式和词性必须与之相同。此题的答案是“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把“国泰民安”调整为“民安国泰”是为了使上下联平仄相反。当然,此题也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恰如其分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