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河航运的发展

浅谈内河航运的发展

ID:21454672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内河航运的发展_第1页
浅谈内河航运的发展_第2页
浅谈内河航运的发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内河航运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内河航运的发展关键词:在历史长河中,内河航运这种古老的运输方式,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国早在4500年前,就开始制造舟楫,商代即已有帆船;夏、商、周时,黄河已成重要的运粮干线。春秋战国时代开凿了鸿沟、邗沟,秦代修通了灵渠,至隋代则开通了南北大运河,从而形成中国古代水运的兴盛时期。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为世界航海史册增添了光辉一页。建国以来,内河航运对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内河航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综合运输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由于公路

2、、铁路等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和竞争趋于激烈,内河航运发展滞后。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内河港口、航道和船舶协调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内河航运的重要性和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全球经贸的发展趋势、国家的地区发展战略和天然的禀赋资源,都决定了中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成本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内河航运利用现有河道,基本不占或较少占用土地。据统计,在德国,内河的运输成本是铁路的1/3

3、,在我国,从重庆到上海,通过长江、铁路、公路运输集装箱的单位运价比约为1:2:6;公路、铁路、长江干线每千吨公里运输周转量能耗比为14:2:1。加快内河航运发展是贯彻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我国是一个内河航道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主要港口遍及20个省区市,连接了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56个。加快内河航运发展有助于实现主要资源腹地和消耗地的有效连接以及主要江河的江海直达运输,有助于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和物资交流,促进沿江、沿河产业密集区的形成,发挥区域内主要城

4、市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局交通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5万多条,总里程43万多公里,大小湖泊900多个,内河航运资源比较丰富。其中,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黑龙江与松花江发展航运的自然条件优越。内河航运具有如此巨大的比较优势,为什么近年来的投入和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公路、铁路呢?近年来,内河航运发展步伐加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发展仍然比较滞后,相对薄弱,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航道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

5、国内河航道中等级航道只占通航里程的50%,等级结构不合理,高等级航道里程少,一半以上航道处于自然状态。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船舶平均吨位小,船型标准化程度低。我国内河运输船舶平均吨位(372吨)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德国的四分之一。内河码头机械化程度低,装卸装备技术比较落后。三是安全隐患较多。内河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两横一纵两X"中部分航段受闸坝、浅滩、暗礁和枯水季节等影响,碍航、堵航、断航时有发生,影响运输安全。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原因,过去一段时间对内河航运认识不足,且内

6、河航道是"水下工程"、"隐形政绩",重视程度不如其他运输方式,造成历史欠账多,总体投入不足;又有客观的原因,内河航道设施公益性强,内河航运社会效益显著,但其融资能力差,影响了其比较优势的发挥。与公路、铁路、楼堂馆所等其他建设工程"做加法"的表现不同,航道治理工程是在"做减法",主要内容是铲平河道、挖走泥沙,以使河道更宽、更深,能够满足更大、更宽的船舶安全顺畅通过。但是航道治理工程的成果都隐藏在水下,上级领导看不见、摸不着,普通公众更是一无所知。这样的工程不能直观地体现地方政府的政绩,因此不是投资

7、的重点,这是近几年来航道治理和内河航运发展速度一直较慢的根本原因。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凭借其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的优势,实现以内河主要港口为核心的内河航运体系与我国沿海港口、远洋运输体系的相互沟通和衔接,将为我国沿江外向型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将对促进我国沿海、沿江产业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近几年交通运输受土地紧张、资源匮乏、环境保护、油价上涨等约束性因素的影响日益加大,内河航运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因此,有关地方政府有必要

8、从长远出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大对内河航道治理的投入,使内河航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