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ID:21465253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_第1页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_第2页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_第3页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_第4页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韩愈《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chēng)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cái)美不外见(xiàn),且欲(yù)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2、也  策(cè)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ái),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wū)(hū)!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是在低贱的人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 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注释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3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故:因此。虽:即使。名:名贵的。  4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祇(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5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4、。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6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称:著称。  7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8一食:吃一顿。食,吃。  9或:有时。  10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1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马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生齐读、教师正音、学习小组合作扫除字词障碍,使学生读准、读懂课文。  (二)通过对课文内容“说、辨、议、想”的合作探究过程使学生感悟课文的主旨、文章的寓意、托物寓意的写法。  (三)通过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5、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通过对“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话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尝试翻译这篇课文。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讲“知己”这个词来源的故事(即伯乐在太行山

6、相马的典故)。  (二)释题及作者简介  (三)理读课文,使学生做到读准、读懂课文  (板书:一、理读1、读准2、读懂)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正音。  2.学习小组合作扫除字词障碍。  (四)解读课文的内容与主旨  (板书:二、解读1、内容2、主旨)  1.说一说  (1)课文里面有怎样的千里马  你可以试着这样说:这是一匹的千里马,因为……  (2)又有怎样的饲马者呢  你可以试着这样说:我觉得他是的饲马者因为……  2.辨一辨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板书)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食马者喻指。  3.议一议  ①文章一开头,作

7、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②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  4.想一想  我们来看一看文章的主旨,作者想要通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适当补充写作背景)  (五)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板书:三、品读共鸣)  1.教师:品读首先要和作者产生共鸣。比如说,我读到什么地方的时候和作者感到一样,怎么样说说看。  2.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学生背诵课文  (七)拓展延伸  1.讨论: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