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哲学的演化和语言研究的取向

心智哲学的演化和语言研究的取向

ID:21536130

大小:6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2

心智哲学的演化和语言研究的取向_第1页
心智哲学的演化和语言研究的取向_第2页
心智哲学的演化和语言研究的取向_第3页
心智哲学的演化和语言研究的取向_第4页
心智哲学的演化和语言研究的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智哲学的演化和语言研究的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智哲学的演化和语言研究的取向1.引论心智哲学或心灵哲学(philosophyofmind)是以认知科学为背景,与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有着深刻渊源的哲学理论。它研究人的心智、意识等及其同身体尤其是大脑的关系(徐盛桓2010:30-35)。心智不是物理实体,不能将其物化。当我们提及人们具有“心智”时,我们讨论的是人们的特征而不是人们所拥有的某种物体。人们具有“心智”意味着人们能够感觉和思考等等。心智哲学的研究目标是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心智的本质和心智的工作原理;第二个问题是心脑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对有关心智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概念应如何进行分析的问题(章士嵘、王炳文1996:6

2、4)。与其他哲学思潮相比,心智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哲学问题与人的身体、心智联系起来,哲学不再是一个游离于“人”之外的抽象的概念,而是与人的生理结构、心理结构及心智状况密切相关的理论体系。随着科学的发展与分化,心智已不再是哲学家专属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语言学、人工智能、神经控制论、人类学等学科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其进行了讨论。科学的发展使心智哲学成为一门被冠之以“哲学”之称的交叉学科。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联系纽带在于语言是基于心智的,语言对现实的表征依赖于大脑对现实的表征。语言活动在心智哲学中被看作是心智活动的反映,心智活动是心智哲学研究的对象(徐盛桓2010

3、:30-35)。语言研究的取向随着心智哲学的演化而有所不同。2.心智哲学的历史演化心智哲学不是脱离于历史传承而凭空出世的学科,它传承于历史上对“身心”(mindandbody)问题的探究。“身心”关系是哲学界一个古老而复杂的话题,也是促使心智哲学产生的根源。20世纪50年代,与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一脉相承的心智哲学,在认知科学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脑和神经科学发展的背景下重新进行建构。探索心智的路程经历了二千多年之后,以“心智”命名的哲学理论最终走向了历史的前台。2.1逻辑实证主义阶段心智哲学的孕育20世纪初,哲学领域中的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positivism)与心

4、理学领域中的行为主义遥相呼应,相辅相成。两者都以“证实”为原则,旨在清除非科学的思考。逻辑实证主义产生于相对论的创立和量子物理学发展的背景下,它以经验为根据,运用逻辑分析工具进行推理,采用剖析语言的方法,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逻辑实证主义试图把包括心理意向等现象还原为外在的、可观察的物理行为,拒斥形而上学。它具有非常浓厚的科学主义精神,主张哲学只有成为科学的工具,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它提倡命题如果是可以证实的,就有认识意义、是科学的;如果不可证实,就没有认识意义、是不科学的。石里克(MorizSchlick)在《哲学的转变》中提出:我们现在认

5、识到哲学不是一种知识的体系,而是一种活动的体系,这一点积极表现了当代的伟大转变的特征;哲学就是那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科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理性,哲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正意义(石里克1982:842)。逻辑实证主义把哲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哲学是以研究语言的有意义和无意义为基础的,命题的意义是它的证实方法。该派所倡导的逻辑实证主义精神使科学的方法走进哲学,它以对语言进行证实的方式清除了形而上学,对心智问题进行了概念的逻辑分析,对心理意向进行实证的物理还原,为心智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2“语言转

6、向”阶段心智哲学的成长“语言转向”来自于分析哲学的发展。分析哲学是一种以语言分析作为哲学方法的现代哲学流派,它认为哲学的许多问题是由于语言误用造成的,对语言的清理是分析哲学的基本任务。分析哲学思想丰富而庞杂,但各分支学派都遵循着一个普遍特征:即重视分析方法和重视语言在哲学中的作用,把语言分析当作哲学的首要任务。旨在通过语言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的分析哲学运动促成了哲学中的“语言的转向”。语言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人类的存在家园,“只有语言才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命存在”(Heidegger1971:189)。“语言转向”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以早期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哲学,它以

7、数理逻辑为哲学分析的工具,以形式语言为哲学分析的基础,强调日常语言的不规范性。第二时期是以后期维特根斯坦、奥斯汀等为代表的语言哲学,它以在经典逻辑基础上建立的哲学逻辑、语言逻辑和人工智能逻辑为分析工具,将研究的基础转向日常的自然语言。心智哲学与分析哲学或语言哲学是一脉相承的,它是语言哲学在认知科学发展背景下的理论重建。语言哲学的关注点是主客体之间的中介一语言,心智哲学的关注点是心智能力。语言是心智的成就之一,语言哲学的发展最终使心智哲学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生命。2.3“认知”转向阶段心智哲学的成熟心智哲学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