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

ID:21551202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_第1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_第2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_第3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_第4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发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针对这60多年间中国艺术歌曲经历的发展、停滞倒退、复苏与多元化发展这四个阶段分别加以分析论述。  关键词:建国后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多元化    一、艺术歌曲在新中国长成立后十七年的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广大音乐爱好者和工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丰富表现新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由于特定时代的局限和左的思潮的干扰,五六十年代的歌曲在题材及体裁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2、性,独唱形式的革命抒情歌曲和革命群众歌曲作为一种时代主流登上了历史舞台。而重在刻画个人内心微妙情感的及专业性较强的艺术歌曲创作题材也仅限于毛泽东诗词、《革命烈士诗抄》以及那些歌颂祖国或赞美军民鱼水情等内容的诗篇,以至于为“五四”以来优秀的作品或者历代古诗词谱曲则被视为“禁区”。这导致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歌曲很难有发展的机会,优秀的作品很少。这种状况一直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有所改善。音乐家在保留民歌的原有风格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了一些艺术歌曲。如丁善德创作的《槐花几时开》、《玛依拉》,孙云雁创作的《五哥放羊》,徐振民创作的《三十

3、里铺》等。  毛泽东诗词在1958年发表后,掀起了一股古体诗词艺术歌曲的热潮,如李劫夫、瞿希贤、赵开生分别谱写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李劫夫的《忆秦娥·娄山关》、《西江月·井冈山》、《十六字令三首》,张绍玺的《七律·长征》,生茂、唐诃的《沁园春·雪》,路由的《清平乐·六盘山》等。还有一些富有诗意的表现爱祖国、爱家乡、崇敬与怀念革命胜地以及含蓄表现爱情等题材的艺术歌曲也受到群众的欢迎。如雷振邦创作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美丽其格创作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田歌创作的《草原之夜》、《边疆处处赛江南》,丁善德创作的《延安月夜》,罗宗贤创

4、作的《岩口滴水》等。  二、“文革”时期艺术歌曲的停滞与倒退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文化大浩劫。早在“文化大革命”前毛泽东在1963年和1964年关于文艺问题的两个批示中对全国文联所属各协会提出了“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艺术”,甚至“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的批评,所以从1966年到1976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首先是从文艺界开刀的。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迫于“四害”横行的压力出现了全面的停滞与倒退。以往一切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被视为“封、资、修”毒草,一切稍有成就的音乐家都被当作“牛、鬼、蛇、神”剥夺其从事专业的权利

5、。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国只准许唱语录歌和《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国际歌》四首歌曲,人民的音乐生活几乎成了空白。“文革”时期的创作歌曲就是在这样一个非常态政治形势下出现的一种音乐艺术的异化现象。这一时期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代表作有尚德义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彦克的《回延安》、施光南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王酩的《渔家姑娘在海边》等。  三、“文革”结束后艺术歌曲的复苏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被逐步摆脱,人们的思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

6、解放,中国现代艺术歌曲的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从艺术歌曲题材的拓展,到艺术上的成熟再到音乐语言与作曲技法的运用,变得更为丰富多样。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嫦娥》等歌曲都很有深度,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伴随着作曲家思想禁锢的逐渐消除,艺术歌曲也重新回到了作曲家的视野,一些作曲家创作的很多优秀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娴熟的创作技巧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代表作品有施万春的《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施光南的《周总理,您在哪里》、秦咏诚的《假如我是只鸿雁》等。  四、改革开放后艺术歌曲的多元化发展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艺术歌

7、曲的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不仅在数量上比过去30年多了很多,并且在歌词的表现形式、诗化程度、音乐语言和体裁风格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创新与改革,使沉寂了多年的乐坛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艺术歌曲,伴随着一次次重大音乐活动的陆续开展进人了她的第二个黄金发展期,即多元化发展时期。  (一)艺术歌曲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解放。我国音乐家在探讨艺术歌曲的音乐语言、体裁风格及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追求鲜明的个性成为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由于受我国多元文化的熏陶,艺术歌曲创作在风格或题材上逐

8、渐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这一时期的作品从音乐创作的风格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强调探讨性和创造性。代表作品有香港作曲家林声翕的《苏轼回文词四首》、周勤如的《将仲子》和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