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重宗教”看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发展策略

从“双重宗教”看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发展策略

ID:21562743

大小:80.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22

从“双重宗教”看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发展策略_第1页
从“双重宗教”看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发展策略_第2页
从“双重宗教”看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发展策略_第3页
从“双重宗教”看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发展策略_第4页
从“双重宗教”看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发展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双重宗教”看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发展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双重宗教”看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发展策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毗邻缅甸、老挝。从明代开始,封建王朝在西南的土司制度趋向成熟。在其治下,西双版纳的土司制度自有其特殊之处,在宗教上,缅甸通过南传上座部佛教来加重它对西双版纳文化和社会的影响;而本土王权则依靠当地的勐神祭祀体系来确保土司对土地占有的合法权。其中佛教是来自社会外部的宗教,而勐神祭祀中作为核心的圣牛献祭仪式也有明显的印度教色彩,也不能说是本土原生的对此下文会有讨论。因此,两种宗教在历史上都与外部的他者紧密相连。勐神祭祀与土地和王权的确立相关,为当地社会土司和贵族阶层的统治提供合法性;因为土地

2、是有边界的,这种统治下所要构建的社会也是有边界的,因而勐神很容易成为一种本土性的表达。而佛教对当地社会的渗透主要依赖于它的寺院体系,它有可能超出某一个社会的边界,为一个区域的各社会所共享。一直到今天,佛教都不是任何一个社会或族群所独有的宗教,它在进入任何一个地方社会的过程中,都没有失去过其自身作为普世宗教的追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南传上座部佛教对西双版纳社会而言,仍保留了作为他者/陌生人的这一面。可以说,来自中缅双方的外部力量是形塑西双版纳社会的主要动因。无论是政治、宗教还是文化上,西双版纳都融合着中缅双方的特征。从明以降至现代民族国家成立的400年内,中、缅双

3、方在争夺西双版纳的控制权上互有输赢,表面上看来,主要关涉到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消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西双版纳社会的双重性或中间性得到了保留,无论是中国的王朝还是缅甸,都没有将其裂土而治,或试图将其彻底占有同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直至1950年代,随着土司制度在西双版纳的彻底终结,西双版纳越来越被吸纳到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的版图中,原来中缅政治时势上的制衡关系也随之消散。但是,经历400年沉淀下来的这种双重性的观念结构却没有被消灭,西双版纳仍旧通过它的宗教仪式和神话,演绎着这段历史中诞生的自我形象。简言之,西双版纳社会的自我是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勐神祭祀为核心的宗教之关

4、系结构中形成的。本文通过民国时期人类学家的民族志研究和笔者2009年的田野调查,关注西双版纳社会在民族国家建构的现代化过程中,如何维系自身的整体性;并且这种独特的社会意识对于我们重新思考个体主义的社会观有何启发。作为一个具有王权历史的社会,土司是西双版纳社会整体性的表达。尽管土司在制度上已经被取消,但是王权作为一个观念范畴,仍旧在当地神话和仪式中扮演核心的角色。本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也将从王权神话与社区核心仪式的关系进入;并继而讨论当地南传佛教和勐神两种宗教的关系实际上可能构筑了一种处理个体与社会整体关系的方式,也即如何同时实现个人救赎与社会的福祉。一、社区背景与

5、宗教史西双版纳的土司制度采取层层分封的形式。当地等级最高的土司为车里宣慰使,号称十二版纳之主。他将其下十二版纳分封给大小土司统治,这些大小土司都是宣慰使的近亲或远亲他们才是掌握一地实权的统治者。这些土司又将手中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子弟,因此整个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大小土司林立的局面,在民国时期,在宣慰使下共有19位土司。车里宣慰使对西双版纳的治理主要通过议事庭来实现。议事庭主要由这些大小土司或其代理人组成,其中议事庭长通常由宣慰使的亲弟弟或叔叔担任。这套行政制度被照搬到每个土司属地中,虽然议事庭规模有所简化,但是土司的弟弟或叔叔充任政务总管者均为惯例。[1](P2

6、12-214)因此,要了解西双版纳的王权模式,理论上可以从宣慰使至其下各土司中选取个案,尤其是掌握实权的大土司属地则更为理想。勐海县勐混乡正是这样的土司属地。它位于西双版纳西部,离中缅边境仅有1小时路程。从12世纪开始,勐混就是十二版纳之一,并且在十二版纳中属于面积较大、实力较强的土司属地。[2](P3)勐混的土司通常由车里宣慰使的弟弟或者叔叔充任。这一带地形狭长,全长32公里,东西最大距离14公里,坝区海拔1200米左右,总面积255平方公里。从明隆庆四年(1570年)划分十二版纳开始,勐混、勐板合为一个版纳。民国期间,勐混区划曾有数次变动,到1987年设勐混乡

7、,一直沿用至今。[3](P71)根据最近的年鉴,2007年勐混乡下辖7个村公所,76个自然村。[5](P152)勐混有鱼米之乡的美名,为西双版纳重要的水稻产区,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8.3℃。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上,过去的勐混土司都是西双版纳实力强盛的一方诸侯。和整个西双版纳的情况一样,勐混当地的主体民族为傣族,集中居住在镇上,其余两个主要民族为布朗和哈尼,分布在周围的山区。在西双版纳及临近的傣族地区,历史上通常是由傣族土司统治着周边山地民族。从地图上看,勐混所在之处是一个三角形的坝子,南开河自东南向西北穿过勐混坝子中部,全长47公里,常流河,流域面积50

8、9.2平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