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报道反复报道

正确报道反复报道

ID:21579275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正确报道反复报道_第1页
正确报道反复报道_第2页
正确报道反复报道_第3页
正确报道反复报道_第4页
正确报道反复报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确报道反复报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正确报道反复报道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以贪官为主角的反腐报道,以其较强的政治性、新闻性与可读性,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也是广大受众关注的热点。但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来说,要准确做好反腐报道,并不是仅仅获取“拍案惊奇”的传播效果,而是要鞭辟入里地揭示深刻的背景与本质。本文就这一课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切勿忽视反腐报道的误区  反腐报道因其题材特殊,通常具有较强的的思想性与政策性,往往涉及政治、法律、道德、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在媒体采编实践中,这类报道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人物脸谱化。政治上丧失理想信念、经济上侵吞国家和人民利益、生活上腐化堕落是许

2、多腐败分子的共同特征,但具体到每个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各有不同原因,犯罪特点也有所不同。反腐报道就应当努力写出“这一个”,而不是“脸谱化”的处理。而有些报道中的腐败分子,似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套”出来的,人物形象千篇一律,让人很难信服。  二是分析片面化。主要表现为对腐败分子犯罪原因的剖析片面,要么归咎于“交友不慎”、“情人勒索”,要么就是“一黑俱黑”,似乎从一开始就是腐化堕落的。这不仅无助于正确认识腐败问题,还会给人以误导。  三是格调低俗化。一些反腐报道对腐败分子的权色交易、钱色交易不惜笔墨,将其作为报道的“看点”突出包装。《“三玩市长”和他的9个情妇》、《陷落大舅子的美人计:原省委副书记

3、和原市委书记共用情妇》……从这些报道的标题便可见一斑。在对重庆文强案的报道中,也有一些媒体热衷于猜测“和文强有染的女星”,甚至将近年来到过重庆演出的女星进行一一分析。这种娱乐化、庸俗化的倾向,不但有违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掩盖了腐败分子腐败问题的实质,转移了受众对腐败背后深层次问题的关注。  反腐报道要立足媒体社会责任  反腐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有违新闻真实、全面、客观和媒体的社会责任,损害媒体自身公信力,也不利于反腐斗争的深入开展,其重要原因是对报道目的的认识偏差。如果仅仅追求“眼球效应”,反腐报道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  媒体为什么要进行反腐报道?笔者的理解是:利用反面典型,对党员干部进行廉

4、洁从政的警示教育;从中总结反腐败斗争的得失,为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供借鉴;满足群众的知情权,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昭示我党决不让任何一个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惩处的坚强决心,惩恶扬善,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反腐报道中的优秀作品,无一不在上述这几个方面都有充分体现。如新华社“新华视点”播发的《惨痛的教训深刻的启示——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受贿及腐化堕落剖析》,从领导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反腐败警钟长鸣等三个角度,深刻分析了胡长清给人们带来的教训与警示。还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刊发的《一个高级领导干部的毁灭———

5、成克杰严重受贿犯罪案件警示录》,用翔实的事实,深刻的分析,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全社会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这些优秀的反腐报道,让人掩卷深思,发人深省,给人以思想的力量和反腐倡廉的信心。  正确处理好反腐报道的四种关系  要做好反腐报道,需要把握处理好以下关系:  ——腐败分子犯罪结果和变质过程的关系  一些媒体报道腐败分子的犯罪事实不厌其烦,但对腐败分子由廉到贪的变质过程语焉不详。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姜建初在谈及广西来宾烟草专卖局原局长韩峰的“局长日记”时说:“对一件事要结合人性、经历和社会范围来看。一个腐败分子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坏的,每一个腐败分子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经历

6、。或为社会作过贡献,曾经是好的,否则能当这么大的官吗?”因此,媒体对腐败分子的报道要用有说服力的事实告诉人们,他为什么会变成腐败分子?从这个潜移默化的变化中,可以汲取什么教训?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笔者认为,在反腐报道中应对腐败分子违法乱纪的“第一次”予以充分关注,这样才能起到教育党员干部防微杜渐的作用。在新华社播发的《李真灵魂毁灭探访录:丧失信念就要毁灭一生》中,就写到河北国税局原局长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以贪官为主角的反腐报道,以其较强的政治性、新闻性与可读性,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也是广大受众关注的热点。但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来说,要准确做好反

7、腐报道,并不是仅仅获取“拍案惊奇”的传播效果,而是要鞭辟入里地揭示深刻的背景与本质。本文就这一课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切勿忽视反腐报道的误区  反腐报道因其题材特殊,通常具有较强的的思想性与政策性,往往涉及政治、法律、道德、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在媒体采编实践中,这类报道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人物脸谱化。政治上丧失理想信念、经济上侵吞国家和人民利益、生活上腐化堕落是许多腐败分子的共同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