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似看山不喜平

ID:21637018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文似看山不喜平_第1页
文似看山不喜平_第2页
文似看山不喜平_第3页
文似看山不喜平_第4页
文似看山不喜平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似看山不喜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似看山不喜平:当前,中学生写作内容表现为单一化和直露化,缺少起伏的波澜、扩充文意的内涵和委婉含蓄的美感。针对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赏析古人运用“迂回法”写作的范例,论述在写作中巧用“迂回法”的妙处。  关键词:迂回法;波澜起伏;委婉含蓄;借鉴吸收  :G633.33:B:1672-1578(2010)09-0038-01    写作若能巧用“迂回法”,不仅能使文章内容波澜起伏、生动传神;而且也可使文意隽永,具有委婉含蓄的美感。古人在写作中有不少妙用“迂回法”的范例,中学生如果认真赏析、揣摩和借鉴,必将使自己的写作更上一层楼。文言文《

2、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寡人之于国也》就是妙用“迂回法”的杰作。文中主人公之所以讽谏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巧用“迂回法”的结果。  1、“迂回法”掀起文章波澜,丰富文意内涵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赵国老臣触龙就是因为巧用“迂回法”说服蛮横固执的赵太后,才挽救了危在旦夕的赵国。他的“迂回法”分为三招--缓冲法、引诱法和旁敲法。赵国在秦国的猛攻之下朝不保夕,不得不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出兵的前提条件是“必以长安君为质”,爱子心切的赵太后拒不答应,并断然拒绝大臣们的进谏,威胁“有复言令长君者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显然,

3、如果触龙在此时的太后面前直接强谏,除了招来一脸唾沫的尴尬,恐怕是没有效果的。对太后进谏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先让她从盛怒中冷静下来,为进谏创设良好的氛围。触龙进谏艺术的高超,就在于他采取了迂回。先以一个病号的身份来拜见太后,博得太后的同情;再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与太后聊家常,从生活琐事上关心她,博得太后的感动,初战告捷。触龙闭口不提让长安君作人质这件事,让太后绷紧着的神经不知不觉放了下来,为触龙赢得进谏的良机。这是触龙巧用“迂回法”的第一招“缓冲法”。紧接着触龙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招“引诱法”,他以自己的爱少子之心为诱饵,自然地引起太后的爱子之情,感情上

4、的共鸣让太后自己把话题移到长安君身上,这样不劳触龙说,太后自己就把敏感的话题说出来,触龙既避免了一脸唾沫的尴尬,又使进谏的话题不偏离方向,真可谓是一石二鸟。抓住太后提到长安君的良机,触龙不失时机地巧用“迂回法”的第三招“旁敲法”,他拐弯抹角地把太后爱女燕后与爱子长安君作比较,表面上他在大谈燕后,实际是上借燕后之事提醒太后,让她明白她替女儿考虑的是“计久长”,而为其少子长安君打算的是“计短”,引起太后的重视和深思,最终使太后欣然接受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又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表现的是烛之武高超的外交辞令,着力表现他在说退

5、秦师、换救郑国危难方面“迂回法”的巧用。第一步:“消除秦伯戒心”,烛之武在秦晋联合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的情形下来见秦伯的,目的是解除郑国危难,但他见到秦伯之后,却只字不提替郑国求情的话题,他好像置身于郑国之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替秦着想,很自然博得秦伯的好感,消除了秦伯戒心,非常乐意倾听他的话语,这就为他下一步劝说秦伯提供了可能。第二步:“利益引诱”,烛之武告诫秦伯,存郑对秦国有益无害,而亡郑却将使秦国有贻害无穷,二者取舍之下,秦伯当然会选择放弃进攻郑国。第三步:“利害分析”,在为秦伯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前景之后,烛之武则开始挑拨秦晋之间的关系,他从历

6、史和现实角度分析了晋国一贯忘恩负义,贪得无厌,灭郑之后晋国实力大增,让秦伯意识到他帮助晋国灭掉郑国后会对秦国带来的灾难。烛之武一番利害分析不禁让秦伯吓出一身冷汗,马上就与郑国订立了盟约,还派人帮助郑国守城。在说服秦伯的过程中,烛之武未替郑国说过一句求情的话,而处处都在替秦国出谋划策,最终却达到了此行的目的--说秦伯而退晋师,一箭双雕,他的迂回外交手腕实在高明。  由此可知,“迂回法”的设置,不仅使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而且丰富了文章内涵,扩充了文章外延。试想一下,如果这两篇文章在行文时直来直去,内容能够这样生动丰富吗?其艺术生命

7、在任何时代都会经久不衰,大放异彩吗。  2、“迂回法”使文意含蓄隽永,增强艺术感染力  “迂回法”除了使情节曲折有致、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外,还可以通过比喻、暗示等方法使文章通篇蕴含委婉含蓄美,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就是通过邹忌对自己日常生活小事进行设喻,把闺房琐事比喻为国家大事,拿来对齐威正进行讽喻,暗示齐威王在“受蔽”这一点上和自己是相同的,运用迂回手段收到了比直言进谏好得多的效果。  再如《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没有直接回答梁惠王“移民移粟,民不加多”的疑问,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通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来说

8、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或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孟子是暗示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增多,要想使民增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