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生态世界观

《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生态世界观

ID:21757614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4

《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生态世界观_第1页
《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生态世界观_第2页
《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生态世界观_第3页
《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生态世界观_第4页
《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生态世界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生态世界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生态世界观生态危机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危机。从表面上看,生态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挥霍型的消费方式等多方面原因所造成;但事实上,生态危机也是人类自身的心态危机,因为“人类首先是心态失去平衡,然后才是生态失去平衡”,也就是说,生态危机归根到底是由于人的世界观偏差和价值观扭曲使然。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因此,在高中《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结合教材中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态世界观教育,使他们自觉地做到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顺应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教师

2、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怎样的生态世界观呢?自然先在的辩证唯物观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这是辩证唯物论的一个基本观点。《生活与哲学》用“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来证明。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很容易讲清楚,学生也很容易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知识点的教学目的不能只是囿于论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正确性,以及批驳客观唯心主义“上帝创世说”和主观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的论调,还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拓展,剖析隐藏在其背后的生态意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然和对待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良好情感。自然是人类的祖先,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既然人类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那么,自然就是人类的祖先,人

3、类理应尊重自然。在这一点上,我国古代先哲早就有了明确的说法。如宋朝大儒张载在《西铭》中指出:“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中的“乾”“坤”本是《周易》中的卦名,代表着天与地;把“乾坤”(天地自然)称为父母,表明张载对大自然的一片敬仰和热爱之情,突出了天地自然作为人之父母的崇高地位,也显示了天地对人类具有天然的“生生”之情和“养育”之恩。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类应该善待自然人类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是自然界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4、”。马克思不仅把人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还把自然当作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加以珍惜。马克思在《184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观点:“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恩格斯则更加直接地表白:“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些思想非常明确地表示,人与自然唇齿相依、鱼水

5、相存,人应该善待自然,不要肆意破坏自然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自然是财富之母,人类应该感恩自然人类是自然造化的动物,其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均由自然界所提供,自然是人类须臾不能离开的衣食父母。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马克思把自然界称作是人类劳动的“原始食物仓”“原始的劳动资料库”。在此基础上,恩格斯提出劳动和自然环境都是财富源泉的光辉思想。针对政治经济学家所说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观点,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劳动加上自然界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物料,劳动把物料转变为财富。”可以说,如果没有自然界提供的各种自然资源,劳动就会因失去原材料而成为无米之炊,因而

6、也就无法创造财富。既然如此,人类就应该自觉地保护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自然万物的相互联系观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就是一幅由种种联系相互交织而成的美丽画卷。在这个相互联系的世界中,每个事物都具有其特定的位置,都有其相应的价值,都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任何一个事物的缺失,都会影响其他事物的存在,有的还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美国著名电视剧作家特德·佩里曾经说过:“人类并未编织生灵之X,我们只是X中的一根线。不论我们对X做什么,它都会影响我们自己。世间万物环环相扣,一草一木无不关联。凡事降临于地球,也必降

7、临于地球的子民。”这告诉人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普通一员,人类与万事万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他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平衡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我们避免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基本前提。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林田湖是一个生命体,人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只管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