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ID:21823073

大小:10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4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_第1页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_第2页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_第3页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_第4页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2015至2016学年第一学期系部护理系教研室儿传护理教研室课程名称传染病护理学授课班级12级五年制护理5班授课教师刘莉职称助教使用教材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编写日期2015年9月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教案﹙首页﹚授课时间2015年9月7日星期一3、4节学时数2学时授课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实践课□习题课□其它□教学目的(目标)1.掌握传染病、感染性疾病、传染、传染源、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显性感染等概念2.掌握感染的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掌握传染病的

2、基本特征4.掌握传染病的临床特点5.熟悉感染过程中人体免疫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传染病、传染、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等概念难点:隐性感染和病原携带状态的区别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采用病例、精讲、启发、引导、讨论、自学等教学方法教材参考文献1.朱念琼传染病护理学第一版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朱念琼传染病护理学习题集第一版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3.吴光煜传染病护理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4.王明琼传染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王明琼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沙介荣传染病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板书第一章总论一、基本概念1.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昆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包括有传染性的传染病和没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2.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所引起的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在人群中传播并导致流行。3.传染病护理学:是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二、传染病学发展简史在人类历史上,一些烈性传染病如天花、霍乱、鼠疫等流行十分猖獗并造成重大灾难。有些急慢性传染病,如伤寒、疟疾、斑疹伤

4、寒、白喉、血吸虫病、黑热病等在我国城乡亦曾广泛流行,给广大民众造成严重威胁。时至今日,结核病卷土重来,AIDS有蔓延之势。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大力开展防治工作,使传染病的发病率有了大幅度下降,病死率显著降低,预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等仍然广泛存在。传染病疾病谱正在改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这些新出现的传染病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比过去更加严峻的形势。第一节感染与免疫一、感染的概念及构成10分钟

5、5分钟感染性疾病传染病第11页感染(传染):是指病原体以一定的方式或途径侵入人体后在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三个因素。二、感染过程的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感染过程有以下五种表现:(一)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在人体有效的防御作用下,如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多种体液成分的溶菌、杀菌作用,血脑屏障和组织细胞的吞噬作用等均能使病原体在体内被消灭。(二)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停留、存在于机体一定的部位生长繁殖并

6、排出体外,引起轻度的病理损害,而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病原携带者一又分为健康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短于3个月称为急性携带着,若长于3个月则称为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出现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菌痢、霍乱、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肝炎等,病原携带者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三)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

7、织损伤,临床上多无症状、体征和生化改变,只有经免疫学检查才能检出特异性抗体。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而20分钟感染的概念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病原体、人体、环境感染的五种形式:1.病原体被清除2.病原携带状态3.隐性感染第11页少数人则转为病原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称健康携带者,成为传染源。(四)潜伏性感染又称潜在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功能将病原体局限在人体中某些部位,但又不能将病原体完全清除,病原体可长期潜伏下来,人体不出现临床表现,待人体防御机能降低,原已潜

8、伏在人体内的病原体可乘机繁殖,引起人体发病。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病等。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不易成为传染源,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五)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