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导读

《孙子兵法》导读

ID:21912351

大小:30.9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孙子兵法》导读_第1页
《孙子兵法》导读_第2页
《孙子兵法》导读_第3页
《孙子兵法》导读_第4页
《孙子兵法》导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导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孙子兵法》导读——武经之圣典,兵家之绝唱一、《孙子兵法》的作者与成书《孙子兵法》(以下称称《孙子》)成书于春秋末期,作者孙武。孙武的生卒年月,已难确切考证。据欧阳修、宋祁等撰写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司马迁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孙武的祖先为陈国贵族后裔公子完。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公子完因避祸出逃到齐国,被齐恒公聘为工正。后食采邑于田,故又为田氏,称田完,卒谥敬仲。敬仲完四世孙为恒子无宇。无宇二子,一为田恒,一为田书(《史记》中记为武子开与嫠子乞)。田书事齐景公,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邑于乐安。田书子名凭,字起宗,凭生武,字长卿。公元前532年,田氏联合鲍氏,

2、灭执政的旧贵族国惠子(惠栾、栾氏)、高昭子。孙武为避难出奔吴国。后经好友伍子胥引荐,被吴国阖闾委任为将军,辅助吴王称霸诸侯。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勒兵乎?’……于是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关于孙武献书吴王的时间,后汉赵晔撰写的《吴武春秋·阖闾内传》明确记载是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至公元前482年,黄池会盟,吴国取代晋国的霸主地位,称雄中原。由此看来,孙武大显身手的活动时期当在公元前512年至公元前482年。孙武大约与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

3、前479年)同为春秋末期人。在吴“北威齐晋”时,已是阖闾之子夫差当政。夫差昏聩,子胥被杀,孙武后来则不知所终。所幸的是孙武为后人留下一部不朽的兵学著作《孙子》。《孙子》是我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文精悍,内容博大,意境深远,极富哲理性,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被奉为“武经之首”。直至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孙子》仍大放奇光异彩,对现代军事理论研究和军事实践仍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它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式早已渗透到非军事领域,在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体育竞赛、外交、商务谈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借鉴和应用。2500多年前的孙武何以能写出《

4、孙子》这样一部不朽的传世兵书呢?时势造英雄,我们不妨从孙武生活的时代背景中来探究其中奥秘。孙武所处的春秋时代,正是新旧制度转换、新旧势力递嬗的时代。铁器的普遍使用,牛耕的推广,加以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某些大型水利灌溉设施的出现,使耕地面积急剧增加,私田大量出现。伴随着私有土地的出现,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关系逐步形成。社会生产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关系的变动,旧的“礼、乐、刑、政”很难照样维持下来了。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夺权斗争相互交织,此起彼伏,演化为各式各样的战争。春秋末期的兵器、作战样式、谋略的使用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制的变化最为明显。甲

5、士和车战的地位下降,徒兵和野战日益重要。频繁、多样的战争,需要先进的军事理论指导,同时又为军事理论研究者们提供了新的经验素材,推动着兵学理论的发展。起初,由于受周礼的制约,兵家奉行“仁义之兵”,提倡“成列而鼓”的“正道”的思想。战争的实践嘲笑了这个无知的理论。后来,管仲对“仁义之兵”加以修正和发展,提出了“节制之兵”,强调“尊王攘夷”,严明军纪,以威严慑服敌国。春秋末期,“仁义之兵”的思想理论完全动摇了,孙子适时地提出以“诡道”取代“正道”,把“节制之兵”发展为“权诈之兵”。中国古代兵学理论源远流长,早在孙武之前,就有专门性的兵书流传,见于史籍记载的有《军志》、《军政》、《令典》、古《司

6、马法》等。《孙子》成书难免受其影响。除了《孙子》直接引用了《军政》里话之外,《军志》中所言的“允当则归”、“知难而退”、“有德,不可敌”、“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之类的话,与《孙子》中所说的“归师勿遏”、“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五事”以“道”为首等,在含义上都比较接近。另外,先于孙武或与孙武同时代的兵学家们的军事思想也为孙武撰写《孙子》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有益启迪。如《左传·成公十三年》载有刘康公的话:“国之大事,在礼与戒”。这与《孙子》开篇语:“兵者,国之大事”相合。《韩非子·难一》中晋大夫狐犯的话:“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这与《孙子》中“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相呼应。

7、大约与孙子同时的申包胥在《国语·关语》中提出的“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与《孙子》提出的将师应具备的五条标准“智、信、仁、勇、严”相通。姜太公确立的齐国兵学传统,到春秋战国时期不断得到弘扬光大。到齐恒公时,管仲实行军事改革,齐国的军事实力大增,成为当时诸侯国的霸主,尊土攘夷,尚武崇智之风盛行,并逐步形成为社会传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著名的军事家在齐国大地上不断涌现,精彩的军事理论著作纷纷面世。先秦许多兵书,诸如《管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