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美学趣味

《古诗十九首》美学趣味

ID:21961361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古诗十九首》美学趣味_第1页
《古诗十九首》美学趣味_第2页
《古诗十九首》美学趣味_第3页
《古诗十九首》美学趣味_第4页
《古诗十九首》美学趣味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十九首》美学趣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诗十九首》美学趣味[]文章就《古诗十九首》美学趣味的表现形式试作探索,认为其审美趣味主要表现为自然、含蓄、悲凉和浑雅等四个方面。这些表现对后来的文学审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分析《古诗十九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然;含蓄;悲凉;浑雅    《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崭新的诗歌形式及圆熟的艺术技巧,为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叶幼明所说:它是我国诗歌由“言志”向“缘情”的方向发展的开端,由叙事向抒情方向转变的伊始。它尽情地毫不掩饰地抒写

2、个人情怀,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新的描写领域。”在艺术形式上,《古诗十九首》也为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创作出了一种雅俗相间的文人五言新诗体。  一、《古诗十九首》的自然之美  首先,语言上。《古诗十九首》的,一方面积极汲取《诗经》“国风”民歌和汉乐府民歌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营养,一方面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直泻笔端,从而使诗歌中活跃着民歌所特有的清新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一种生动自然,平易畅达而带有文人色彩的语言风格。如“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不如饮美酒,被服执与素”等,无一奇字,无一奇句,只是用平易通俗

3、的语言,但又无一处不生动,无一处不妥帖,把诗人的感情表露得那中体味到诗人深广而激切的愤慨。  其次,叠词使用上。如《青青河畔草》前六句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墉。”这四个叠音词分为三个类型,而在每个类型中彼此之间又有区别:“青青”和“郁郁”同样是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但“青青”是植物的颜色,而“郁郁”则是植物的形态;“盈盈”和“皎皎”同样形容人的风姿,但“盈盈”指体态,“皎皎”则指意态。这四个叠音词,不但形容的对象不同,而且在用法上也错综变化:“草”的“青青”和“柳”的“郁郁”是自然景色的配合;“柳”的郁郁和“楼上女

4、”的“盈盈”是物的形态与人的风姿的配合,这些都是青春活力的象征;“皎皎”是少妇的青春光彩。这些叠词互相配合,由远而近,由物及人,由朦胧而清晰,鲜明刻画了楼上女的形象,描绘出一幅生动活泼、青春灿烂的生活画面。  二、《古诗十九首》的含蓄之美  首先,表情达意及说理上。在关于自然景物和环境的描写方面,《古诗十九首》大都以凄清孤冷的秋冬季节为背景,以此来渲染一种人生凄凉孤寂的气氛。诗人常常用“飘尘”、“晨风”、“蟋蟀”、“秋蝉”、“白露”、“秋草”、“白杨”、“悲风”等带有明显伤时特征的意象,委婉含蓄地表达凄凉悲哀之情。如《东城高且长》之“回风动

5、地起,秋草姜已绿”《驱车上东门》之“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等,都可谓是借凄凉之景抒悲苦之情的绝妙好诗,读后无不令人惊心动魄,悱恻感人。《西北有高楼》通过听音乐引起徘徊之士的嗟叹,表现了“知音难觅”的主题。全诗未写一个愁字,却又说不出的愁思,未写一个情字,却含无限情思,因而显示出特有的含蓄美,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其次,比兴等手法的应用上。《古诗十九首》中成词、成句的运用恰到好处,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语言容量,也使诗篇表现出含蓄之美。在《古诗十九首》中,《诗经》、《楚辞》的成语极多,它的用法都起到了暗示其未申明的涵义的作用,言近旨远

6、,语近情遥,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形成了诗文含蓄的美,正如钟惺所言“古诗之妙,其词婉,其意微,贵在能使人思。”《古诗十九首》婉转附物、善用比兴。如《冉冉孤生竹》首六句:“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诗由“结根泰山阿”的“孤生竹”起兴,用孤竹结根泰山阿比喻妇与君新婚,从而引出下文。其中既有新婚少妇光华艳丽的优美形象,又有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感伤情怀,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第三,曲终奏雅,意在言外,使人回味无穷。《古诗十九首》的结句,大都具有收束全篇,曲终奏雅,意在言外,余音袅袅之艺术魅力。试看《青青

7、陵上柏》末二句:“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意思是说,统治阶级只知一味地穷奢极欲、腐化享乐,乐其心意,而忧思有何相逼迫呢?诗人旨在指责统治阶级日薄西山却仍旧忘情花天酒地、自我麻醉的昏耽和愚昧。诗人这两句对统治阶级没落的预感,用反洁语气启发读者的思考,可谓立意旷达,足以唤醒醉梦,余音缭绕,回味无穷。  三、《古诗十九首》的悲凉之美  《古诗十九首》的悲凉之美主要表现在对苦难人生的反复歌咏上,表现在诗人苦心营造的凄迷缠绵、深情幽婉的意境之中。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思想内容及主题上。《古诗十九首》的悲凉风格,表现为生命无常、人

8、生苦短、生不逢时、功名不立、知音稀少等悲怨主题。如《回车驾言迈》中“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流露出“无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