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社会科学传播的阶级性

论哲学社会科学传播的阶级性

ID:22054544

大小:6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6

论哲学社会科学传播的阶级性_第1页
论哲学社会科学传播的阶级性_第2页
论哲学社会科学传播的阶级性_第3页
论哲学社会科学传播的阶级性_第4页
论哲学社会科学传播的阶级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哲学社会科学传播的阶级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哲学社会科学传播的阶级性习近平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哲学社会科学的阶级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出发,按照阶级斗争的规律,努力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做好。一、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阶级性谈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有一点必须明确:哲学社会科学是有阶级性的,因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项问题,必须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坚持正确的阶

2、级立场,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除了少数学科如语言学、逻辑学等外)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研究对象客观地决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所谓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始终没有存在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某一种人,一定只有这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越出他本阶级之外。”[1]这一点,连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也是承认的。例如,经济学家凯恩斯就公开说过:“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2]经济学的研究涉及人们的切身经济利益,阶级性尤为鲜明。凯恩斯公开

3、承认,他是站在资产阶级一边来研究经济问题,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索洛说:“不论社会科学家的意愿如何,不论他是否觉察到这一切,甚至他力图避免它们,他对研究主题的选择,他提出的问题,他没有提出的问题,他的分析框架,他使用的语言,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3]他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应该承认,在这个问题上,他比我国某些“马克思主义者”要明白得多。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自觉地意识到我们是替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说话的,而不能去追求什么客观上并不存在的“纯客

4、观的”、“超越意识形态”的研究。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往往回避哲学社会科学的阶级性。在哲学社会科学界,“阶级”两个字成了禁忌的字眼,谁也不愿意提起,更不用说阶级斗争了。我们犯过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这个错误,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工错误地汲取教训,“矫枉过正”了,连阶级也不敢提了。似乎阶级、阶级斗争不存在了,一切都是“和谐”了。有人甚至提出有两个马克思主义,一个是“和谐马克思主义”,另一个是“斗争马克思主义”。过去闹革命,搞的是“斗争马克思主义”,显然已经过时了,不适用了;在社

5、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应该提倡“和谐马克思主义”。谁要再讲阶级、阶级斗争,就太不合时宜了。于是,报刊杂志上见不到宣传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文章,谁要在文章里出现阶级、阶级斗争的字眼,编辑也必须把它删去。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在这种氛围下,出现王伟光同志宣传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文章遭到怀疑、围攻和谩骂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应该看到,垄断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对阶级、阶级斗争却是十分敏感而清醒的。记得美国最后一任驻苏大使马特洛克曾经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如果苏联共产党放弃阶级斗争理论,那么再讲什么马克思主义,那也就无

6、所谓了,那将是别样社会里的别样的马克思主义。这个“别样的社会”是西方认可的社会,那当然就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别样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可以容忍和接受的马克思主义,那当然是修正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了。所以,当他听到戈尔巴乔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全人类价值高于一切”,他就明确说,他感到放心了,从此美苏之间不会有根本性的矛盾和冲突了。这清楚地说明了抛弃阶级斗争理论、阶级分析方法会导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而这一点,我国某些社会科学工恰恰忘记了。在具有阶级性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工作不讲阶级、阶级观点、阶级分析,那是会走上邪路的。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二

7、、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既然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阶级性,那么从根本上说,在研究方法上必须坚持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自原始社会瓦解以来,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分析阶级社会一切问题的指导性的线索,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理论。列宁指出:“必须牢牢把握住社会阶级划分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4]毛泽东也是这样看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就是用阶级分析方法来解决革命的基本问题的

8、。他说:“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5]没有阶级观点、阶级分析方法,分不清敌我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