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

ID:22091638

大小:90.0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7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_第1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_第2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_第3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_第4页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形式,分析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2.掌握新材料作文三种主要的材料形式:观点型、故事型、事实型。3.熟悉三种类型材料的审题方法。二、教学重难点:三种类型材料的作文题的审题方向。三、教学安排:三课时。【关于2013广东高考作文题】“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有效地弥补了以往命题“限制过于宽泛”的缺陷,较好地抑制了套作、抄袭和模式化写作等不良的应试行为。但是,“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又客观存在着考生不能直接进入写作或可能受阅读影响而不能正常发挥写作水平的问题。降低阅读和理解材料的难度,让考

2、生既受“范围”限制,又能尽快进入写作,这是“材料引……”题型最理想的命题效果。(陈妙云)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在2013年的作文备考建议中就重点讲了“材料引……”题型应试训练,并且在《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一文中突出强调了要强化“材料引写作范围”题型的应试训练。“材料引写作范围”题型是2012年广东卷出现的作文新题型。这一题型虽然首次在广东卷中出现,但在全国各地试卷中已经出现多年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命题形式和应考策略。因此,我们除了研究好2012年广东卷作文题以外,还应该借助2012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来加深对“料引写作范围”型作文题的理解。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认为

3、,“材料引出写作范围”题型的应试训练,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解读材料的训练,自选角度的训练,明写与暗合的训练和引用材料的训练。(《语文月刊》2012年第8期)(1)强化解读材料的训练2012年高考作文题材料分类1.观点型材料:(11题)(2012年广东高考、2013年综合调研测试);浙江高考作文站在路边鼓掌的人湖北高考作文科技的利与弊湖南高考作文一幅图片(手)加四句话广东高考作文你想生活的时代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山东高考作文孙中山箴言辽宁高考作文大隐隐于“乐”四川高考作文手握一滴水(诗)福建高考作文人生中的赛跑(冯骥才)江西高考作文没有和拥有上海高考作文

4、舍弃的微光2.事实型(事件型)材料:(2题)重庆高考作文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安徽高考作文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3.故事型(寓意型)材料(4题)(智子疑邻、雕琢心中的天使):全国大纲版高考作文甩掉多余的顾虑(挑秧苗)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船主与油漆14北京高考作文庄重的巡礼(巡道工)天津高考作文简单引起思考(老鱼和小鱼)2013年高考作文题材料分类1.观点型材料:(7题)(比2012年减少4题)北京高考作文爱迪生怎么看手机上海高考作文更重要的事浙江高考作文三句话看青春安徽高考作文为什么能或不能这样福建高考作文根据《忧天》写作文(诗歌材料)湖北高考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圆

5、四川高考作文手握一滴水(诗)2.事实型(事件型)材料:(5题)(比2012年增加3题)全国新课标(甲卷)高考作文同学关系调查广东高考作文富翁捐助全国大纲版高考作文归还手机江西高考作文学生有三怕山东高考作文咬文嚼字(莫言)3.故事型(寓意型)材料:(6题)(比2012年增加4题)全国新课标(乙卷)高考作文钻石切割辽宁高考作文沙子和珍珠江苏高考作文探险者与蝴蝶湖南高考作文我愿意重庆高考作文根据大豆写作文天津高考作文___而知之(半命题)要求要点年份命题省市所占比例年份命题省市所占比例“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2012年全国大纲卷、全国新课标甲卷、全国新

6、课标乙卷、辽宁卷、安徽卷、浙江卷、天津卷(根据材料)、上海卷(根据材料)北京卷(在材料范围内)、重庆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10题,55.56%2013年全国新课标甲卷、全国新课标乙卷、全国大纲卷、广东卷、辽宁卷、安徽卷、山东卷、重庆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8题,44.44%“你有什么所思所感所悟”2012年广东卷、江西卷、山东卷、江西湖北(对材料的理解)、福建卷(阅读下面材料)、四川卷(诗歌材料)6题,33.33%2013年北京卷、浙江卷、福建卷、江西卷、湖南卷、四川卷6题,33.33%14其他2012年江苏卷(标题)、湖南卷(读图)2题,11.11%2013

7、年天津卷(半命题)、上海(现象思考)、江苏卷(事件叙述)、湖北卷(对材料的理解)4题,22.22%所谓对材料的解读,就是要读懂材料。与现代文阅读题一致,读懂材料应包含着对表层义和深层义的理解,所谓的表层义,就是整个材料客观、整体的意思(即“材料的内容”);所谓的深层义,就是在理解表层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体验挖掘材料中所暗含的话题(即“材料的含意”。我们应关注“命题力求在开放性与限制性上取得平衡,既保证了对材料的多元理解,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切入角度的任意扩散。引导学生整体阅读,综合理解,精选角度,深层立意,在比较明确的写作范围内,积极向材料的纵深思考,努力向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