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ID:22215966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7

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1页
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2页
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3页
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4页
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5页
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6页
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7页
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8页
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_第9页
资源描述:

《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王安石《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材论王安石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尤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蔽也。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吾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

2、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以为天下实无材,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然而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

3、,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矣。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王之法度。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况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

4、道也。”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患上之人不欲其众患:担心B.故偃然肆吾之志肆:扩张C.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审:慎重地D.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策:鞭打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特

5、未知其故也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B.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C.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臣之进退,实为狼狈D.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根不固而求木之长11.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上之人)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B.(骥)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C.当是之时,使驽马(与之)并驱D.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之)信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认为,对于人才的使用有三种错误观点,其中“不去寻求培育和选用人才的方法,认为天下

6、没有人才”的观点危害最严重,因而文章的重点也就针对这种观点而发。B.文章开篇就认为“得到人才国家就能安定而繁荣,失去人才国家就会衰亡招致屈辱”,这就将人才的得失上升到关系国家社稷安危的地位,为下文观点的阐述作了铺垫。C.在文中,驳斥了一些人对人才“锥处囊中,其末立见”的错误观点,并以良马和驽马为喻,说明要给人才以机会,统治者要在实践中考察、选拔人才,尽其所能。D.在文末列举了六国时出现了辩论游说的人才,楚汉时出现了出谋划策、能征善战的人才,唐太宗时出现了多谋善断、直言规劝的人才的史实,说明了人才是应时而

7、生的。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2)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3)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9.B(“肆”应解释为“放纵”。)10.D(D第一个“而”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因而”;第二个“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A两个“其”都是代词,“其中的”;B两个“且”都是连词,“尚且”;C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1.B(从上下文可知,省略的是“驭者”,即赶车的

8、人。)12.A(文中说“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意即三种观点的危害是相同的。只是持“天下没有人才”的观点的人用心不坏,尚可救药,因而文章着重针对这种观点而发。)13.(1)再说有才能的人,他们的外貌和一般的人能有什么不同呢?(采分点有:“人之有材能者”是定语后置句,“其”译为“他们”,整个句子是反问句。)(2)有特殊才能在身上的人,犹如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子的尖儿马上就会显露出来,所以没有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被发现的。(采分点有:“人之有异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