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

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

ID:22279821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    _第1页
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    _第2页
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    _第3页
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    _第4页
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寄宿初中生情绪调节的现状及其课程干预的实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第1章绪论青春期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暴风骤雨期”,青少年的情绪状态发生了很大改变,情绪的波动增多(Caseyeta.,2010)。在青春期,个体需要经历身体的发育、激素水平的变化,并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例如: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日益复杂的人际互动和繁重的学业压力等(Brop;otionRegulation)则是对情绪反应倾向,如生理反应、表情行为、主观体验的改变过程(GrossLevenson,1993)。选择怎样的策略对情绪进行调节对其人际关系、认知、行为、健康起着不同的影响,而对情绪调节的信心也影响着情绪调

2、节的效果,这就是情绪调节的策略和自我效能感。寄宿初中生究竟会选择怎样的策略对情绪进行调节?他们对自己情绪调节的信心如何?开发并实施情绪教育课程对改善情绪调节的策略和自我效能感效果如何?这是本研究中希望探讨的问题。…………..第2章文献综述2.1关于情绪调节的研究概况情绪调节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家们因研究取向不同对情绪调节(emotionregulation)的定义也不同。Thompson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为了完成一定的目的而对自身情绪进行的监控、评估与修正的内在和外在过程”。孟昭兰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内在情绪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与调节,以

3、适应外界环境的动力过程。刘启刚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根据内外环境的要求,在对情绪进行监控和评估的基础上,采用生理、认知和行为策略对情绪进行修正的心理过程,是个体为保持内外适应的机能反应。本研究采用Gross对情绪调节的界定,即“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及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情绪调节研究首先在发展心理学内部兴起,现已扩展到人格心理、教育心理、健康心理、认知心理、生理心理、社会心理等领域中,成为情绪心理学中的研究热点。近十年,出现了很多情绪调节研究的成果。比如姜媛、白学军和沈德立对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认知重评策略上无性别

4、差异,有年级差异,有学业水平差异,高年级较低年级、高学业水平较低学业水平更倾向采用认知重评策略;在表达抑制策略上无年级差异,无学业水平差异,有性别差异,男生较女生更倾向采用表达抑制策略。同时他们还证实了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材料记忆的关系。李静、卢家楣通过两个阶段的实验,较系统地探讨了两种情绪调节分类下的四种情绪调节方式(原因调节——评价忽视和评价重视,反应调节——表情抑制和表情宣泄,减弱调节——评价忽视和表情抑制,增强调节——评价重视和表情宣泄)对记忆(视觉和听觉记忆)及记忆评价(即元记忆,视觉和听觉元记忆)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情绪调节对我们的认知、行为、健康起着重要的

5、影响。然而当前的情绪调节研究对于情绪调节的策略研究较多,而对情绪调节的干预研究还比较缺乏。……….2.2关于情绪教育的研究概况关于对情绪教育的理解,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张耀庭(2005)认为,情绪教育就是根据情绪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培养人们正确看待情绪的态度,学会做调控自己情绪的主人;掌握有效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以保持和发展积极情绪,克服和消除消极情绪;丰富调控自己情绪的经验,以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情绪。余芝兰等(2007)认为,所谓情绪教育,简单而言就是指培养个人体验他人情绪、控制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董建红(2007)认为,情绪教育就是运用有关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

6、,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恰当表达、调控自己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培养学生快乐、健康情绪的一种教育活动。总体而言,情绪教育的几种定义都强调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培养情绪的表达、体验、控制和调节能力。本研究认为,情绪教育是以心理辅导活动课为课程载体,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恰当表达、调控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培养学生快乐、健康的情绪的一种教育活动。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情绪二因素学说,他既同意詹姆士的观点(情绪体验来自对身体反应的反馈信息),也同意坎农的观点(这种反馈的差异不大,不足以产生细微的

7、不同情绪)。他认为,情绪既来自生理反应的反馈,也来自对导致这些反应情境的认知评价。因此,认知解释起两次作用:第一次是当人知觉到导致内脏反应的情境时,第二次是当人接受到这些反应的反馈时把它标记为一种特定的情绪。他把情绪的产生归之于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三者的整合作用。其中,认知因素中的对当前情境的评估和过去经验的回忆,在情绪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第3章研究设计.........143.1研究目的..........143.2研究意义..........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