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

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

ID:22281078

大小:11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_第1页
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_第2页
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_第3页
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_第4页
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专题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红曲的应用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用红曲霉来酿酒、防腐、治病和制作传统食品。早在1590年,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第25卷中记载了红曲的“消食活血”、“健脾壮胃”等药效。近20年来世界各国更对红曲进行了大呈的研究,发现红曲霉发酵产生的醇、酸、醋及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保健效用,可应川于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并为此申请了两百多项专利。本系列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红曲的制作,了解固体发酵的大致流程,并熟悉从红曲培养物屮提収红色素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方法。一、红曲霉的形态与分类红曲霉求属于真菌界、子囊

2、菌门、子囊菌纲(Ascomycetes)、散囊菌0(Eurotiales)、红曲科(Monascaceae)、红曲霉属LMonascus、。在白然界分布广泛。红曲霉具有霉菌的典型特征,菌丝多分枝,具横隔,细胞多核,菌丝体可出现菌丝融合现象。无性繁殖形成分生孢子,单生或2〜6个成链,大多为梨形,多核,由于孢子梗顶部缢缩而成。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但只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菌丝成熟后,先在顶端或侧枝顶端形成一个単细胞多核的雄器(antheridium),然后与雄器相连的细胞以单轴A式又生出一个多核细胞,这个细胞就是原始的雌器。雄器和雌器细

3、胞都是多核的长细胞,因从同一营养细胞屮长出,又为同一轴向,因此相互靠得很近,一般上面的细胞力雌器。由于雌器的生长和发育,将雄器向下挤压,使雄器与柄把(即与雄器相连的细胞)呈一定角度(40〜120度角)。这吋雌器在顶部又生一隔膜,将雌器分成两个细胞,顶端的为受精丝,基部细胞为产囊器(ascogonium)o当受精丝尖端与雄器接触后,接触点的细胞壁解体形成一孔,雄器P、j的核和细胞质经受精丝进入产襄器。此时只进行质配,而细胞核成对排列,并不融合。与此同时,两性器官不面的细胞向上生出许多菌丝将其包围,形成初期的被子器。被子器内产囊器膨大,并分化

4、出许多产囊丝。每个产囊丝内有许多双核细胞,核配于此时发生,经过核配的细胞即子囊母细胞。每个子囊母细胞的核经过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子囊孢子。这时被子器也己发育成熟,其屮的子囊逐渐消解,子囊孢子成堆地留在被子器内。被子器外壳破裂后,散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遇水萌发后又可形成多核营养菌丝(图1)。红曲霉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生忪良好,菌落大,培养初期白色,老熟后变为红色;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呈现局限性生长,红曲霉产生的是水溶性红色色素,能使培养物着色。二、培养条件对菌体生长及红曲色素形成的影响1.温度和pH虽然不同的红曲霉菌株其最适生长温度

5、和最适生长pH有所不同,但大多数菌株的适温为30〜35°C,25°C以下或40°C以上生长缓慢。最适pH为3.0〜5.0,pH3.0以下生长缓慢,分生孢子被子器切而图1红曲霉的生活史PH5.0以上则不适于产生色素。1.碳氮源和生长素红曲霉能利用多种糖类生长,一般说来,淀粉、糊精、蜜二糖、纤维二糖、甘露糖、果糖、木糖、L-阿拉伯糖、葡萄糖等都是良好的碳源,而在对棉子糖、麦芽糖、蔗糖、半乳糖和山梨醇的利用上各菌株间差异很大。另外,适于红曲霉生长的碳源并不一定有利于色素的产生,如红曲霉4^/似^奶5口.3.973菌株用合成培养基(糖5%,NaN

6、O31%,KH2PO40.5%,MgSO4-7H2O0.25%,FcC13微量,150mL三角瓶闪装25mL培养基)培养时,若以麦芽糖为碳源,可得生物量(干重)0.1g,稀释100倍后的发酵液其吸光度(A505n,n)为0.860;而以木糖为碳源时,生物ft仅0.04g,但是1%发酵液的吸光度(7l5()5nm)可达1.850,说明生长与色素的产生之间不呈正相关。就氮源而言,NaNO3、NH4NO3、(NH4)2SO4和蛋白胨等都是红曲霉生长的良好氮源,然而菌体生长与色素生成之间也不呈正相关。泛酸钙、对氨基苯甲酸、维生素B6、肌醇等含氮物

7、质具有促进某些菌株生长及色素生成的作用。2.无机盐类高浓度的CoCl2(10_4)、CuCl2(10_6)和ZnCl2(10-3)对大多数红曲霉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CoCl2(10_5)、CuCl2(W7)和ZnCl2(10_5)可促进色素生成。三、红曲霉产生的代谢产物红曲霉能够产生醇、酸、醋等多种芳香物质和淀粉酶、蛋白酶、半乳糖酶、核糖核酸酶等多种水解酶类,因而是绝佳的酿酒菌种。另外红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如色素、抗菌素、胆固醇抑制剂等因有特殊的保健功能,近年来己成为人们研究和开发的热点。1.淀粉酶类在红曲酒的酿制过程中,主要利

8、用红曲淀粉酶(包拈糊精化酶、糖化酶及麦芽糖酶)对原料进行糖化。红曲淀粉酶的活性因种而异。但形成色素深的菌株,其酶活力不一定强,因此制作红曲时应根据生产目的来选择菌株,并为之创造适当的培养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