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

试论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

ID:22285085

大小:58.5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8

试论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_第1页
试论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_第2页
试论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_第3页
试论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_第4页
试论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缺失论文关键词:人称指示语语用翻译文化敬语语境论文摘要:通过考察人称指示语的定义、汉英人称指示语的文化差异,运用文学作品和生活交际中的实例,论证了汉英翻译中人称指示语文化信息缺失的必然性,并提出结合语境,尊重目的语文化习惯的翻译策略,以使译文与原文取得语用等值,达到交际的目的。导言翻译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成功实现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从而保证人类跨语言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指示语翻译是其中重要而复杂的现象之一。指示语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主要研究如何运用语言形式表示语境特征以及如何

2、依靠语境来分析理解话。语言学学者的一种观点认为指示语可以分为五类,即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并指出现代英语中不存在社会指示这一语用现象(何兆熊,2000):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交指示语应纳人人称指示语的范围(陈治安,1994)。语用笑提倡在社交语境中动态地考察、研究和探索指示语在言语行为中的应用。因此,本文拟从跨文化的角度,通过社交语境来研究广义概念下的人称指示语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缺失的现象。一、汉英人称指示语的文化差异和翻译策略人称指示语,不仅指交谈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而且

3、可以体现语言活动中说话者、受话者、或被谈及的人的社会地位。在言语交际活动中.汉英文化系统的人拥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文化心态,体现在对人称指示语的采用上也有所不同。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卑己而尊人”的传统,社会交际中称呼他人要用敬语,以示礼貌和尊重,如:“令尊”、“令郎”、“令爱”、“尊兄”等。汉语中“您”就是“你”的敬语;而英语中只有“you”一种表达形式。与敬语对应的是谦辞,如:“鄙人”、“拙荆”、“贱内”、“犬子”、“小女”等;英美人士崇尚个人价值,英语中很少有谦辞,仅限于“Yourhonor”,〃Hishighne

4、ss”等少数几个词。汉文化注重亲情关系,亲属称谓词名目繁多;英语中亲属称谓词比较笼统,不注重亲疏的细致区分。如:父辈的男性亲属,英语中概6:1"uncle”称之,而汉语则有“叔”、“伯”、“姑父”、“舅舅”和“姨父”五种不同的称呼。汉语文化强调群体观念,习惯用亲属称谓词来称呼邻居或其他拟亲属关系,如:“田叔”、“阿姨”、“张大爷”、“李大妈”等,这是亲属称谓词的假定使用,并不表示真正的亲属血缘关系;西方人士则崇尚自我意识和个性独立,在称谓和使用方面体现着“平等”原则,表现为言语表达上的直呼其名,往往以Mr.,Mrs

5、.,Miss加姓为称谓,如:Mr.Bush,Mrs.Green,MissWilliams,等。汉民族源于长期形成的“官本位”思想,在人际交往中习惯用职务称呼有官职的人,如:“王经理”、“李主任”、“张校长”等;英语中用作人称指示语的只限于教授、博士或政府高级官员,如:"Mr.or"等,其他均用“Mr〃,〃Mrs〃,〃Miss”等加姓或以“sir”称呼。总而言之,汉语中的人称指示语丰富且复杂;而英语中存在着人称指示的空缺,因此在汉译英时宜采取语用翻译,而不单纯强调民族色彩的保留。深人领悟和忠实传达源语的语言含义,理解

6、其文化内涵,保证译文和原文的等效,这就是语用翻译。汉译英时,译者应关注中文人称指示语所使用的环境、交际参与者的身份、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等因素,以把握其语用意义,找出它的语用等值成分。汉英人称指示语的特点使得汉译英时译文与原文不能完全对等,主要问题是源语的文化色彩不能完全得以保留,译文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翻译欠额。由于在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这种非完全等值性,译者只能在牺牲原文某些文化信息的情况下,实现对原文人称指示语的翻译。二、汉英翻译中人称指示语文化信息缺失的必然性1.指说话人的人称指示语文化信息的缺失汉语指说话人的指示语非

7、常多,如“我”、“洒家”、“鄙人”、“在下”、晚生”、“老夫”、“老娘”、“奴家”、“奴才”等,选择何种指示语取决于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而英语只有I,me两个。通常情况下,汉语指说话人的指示语都可以英译成I或me,但这样翻译后,汉语词汇之间的差异,以及所蕴涵的文化特征便会消失。如果我们把这类词全都进行语义翻译处理,做到了对原文的“忠实”,从英语语法和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这种翻译虽然传达了原文的文化内涵,却容易造成译文误读。因此,在翻译时,译者不得不舍弃原文中隐含的一些文化信'冒、。汉语中“咱”在日常口头

8、交际中比较常用,常常被用来体现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某种亲近关系,表现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信任程度。例如:(1)咱那儿的小龙虾可好吃了。例中“咱”用来指代说话人本身,是“我”的代用词,很显然并不包括听话人一方。说话人的目的是为了拉近与听话人的社交距离,通过“咱”建立某种密切的关系。的文化特点是离散性强,独立性强,表现为个人重于集体的人际关系受到肯定。(2)公孙胜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