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

ID:22393587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_第1页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_第2页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_第3页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_第4页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洋务运动”到“中西医汇通”【关键词】洋务运动中西医汇通医学史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西方医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和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固有的传统医学,一些思想比较开明的医家开始努力探索融合二者的途径和方法,他们著书立说,发表各自的观点和体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术流派——中西医汇通派。中西汇通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明末,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徐光启在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汇通中西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于西法,“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先,必须翻译”,也就是先要学习,然后会通,由“会通”而“归一”,最后达到“超胜”[1]。而最早提出“中西医汇通”的

2、是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他在为《万国药方》(1890年)作序时写道:“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于医学岂曰小补哉!”我们暂且不论李氏秉国时为后世遗讥的一面,单就他的这一观点而言,无疑对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学术思想影响甚大。谈到李氏,就不能不想到近代史上曾经风云一时的“洋务运动”,本文就“洋务运动”和“中西医汇通”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自的影响作一初浅论述。“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不久,国内出现了暂时相对“稳定”的局面,但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比较清醒的当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枢掌握大权的恭亲王奕等人,并没有

3、因为这种“和局”的出现而减少他们对清朝统治的危机感。他们在勾结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西方侵略者坚船利炮的“长技”,预感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面临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李、左等人认识到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迫于当时局势不断恶化的压力,开始寻找扭转不利时局的对策。他们继承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他们“师夷长技”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维持满清的统治;二是在与外国侵略者保持“和好”的条件下,徐图自强,免遭沦胥。这一时期,对“洋务运动”

4、的宗旨说得最完整、最透彻的是冯桂芬。他在1861年写成的《校庐抗议》中明确提出,对西方国家要“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他的洋务指导思想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道”[2]。这一思想很快就成了当时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并且开始在整个社会上流传开来,逐渐成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对待中西方事物的主流思想。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和西方新事物的继续大量涌入,更多的问题摆在了国人的面前,需要人们去认真地反思。1895年4月,沈毓桂在《万国公报》第75期上发表的《匡时策》一文中提出:“夫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

5、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后,“中体西用”的说法流行整个社会,成为各阶层的人们都能接受的思想原则。毫无疑义,当时的洋务派是“中体西用”论的鼓吹者,如“洋务运动”后期代表人物张之洞为此专门写了《劝学篇》一书,对“中体西用”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理论阐述和总结,可谓“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集大成者。持续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毕竟是近代史上国人寻求救国真理的初次探索,给后人留下了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首先,在“求强”思想的指导下,洋务派创办了近代史上最早的军事工业并建立了新式陆海军,不仅使中国踏上了军事近代化的历程,也在古老的中国开创了近代工业的先河。其

6、次,洋务派逐渐认识到西方诸国坚船利炮的背后是其所拥有的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他们在“求强”的同时,着手兴办以“求富”为目的的民族工业,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以及航运、铁路、邮电等交通运输业。对于当时的国人来说,这些皆是新的开始和尝试。其三,兴办洋务需要通晓洋务的人才,而传统的旧式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无法满足洋务事业的需要,于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书籍和创办报刊等诸多新的文化教育举措开始付诸实施。其四,在思想观念方面,很多开明的官僚和士大夫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念。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不再被认为是“师事夷人”之举,而被看成是求强求富的重要手段;而西方的

7、制造技术和各种器物,已不再被视为“奇技淫巧”,而被看作是“制造之精”。中国已不再是立于世界“中央”的“天朝”,也不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华夏”之邦,而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员,并且是远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2]它表明国人已经从数百年“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醒来,开始睁开朦胧的双眼看周围的世界。面对残酷的现实和汹涌而来的西方文明,一部分开明的国人开始反思我们民族长期以来一直引以为傲的并且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所在,这当中显然包括中医学这门曾经为我们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过不可磨灭贡献的古老学科。“洋务运动”中的医学发展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