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ID:2245975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5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_第1页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_第2页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_第3页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_第4页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可见地名不是纯粹的地理现象,而是典型的社会现象和文现象,也是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地名中民俗文化的印记地名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与历史社会文化的联系时千丝万缕的,从地名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历史长河的踪迹。1.神话特色的地名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膜拜与理解,是对自然之谜的假想,因而这些假设便会渗透到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地名文化中。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初民就对天地山河的形成以及人类起源等问题进行过思考,产生了创世神话传说。现今河南桐柏县有盘古山,

2、当地传说是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该县群众每逢三月三还上山祭祀盘古爷。盘古山以南约三十里,有座“八子山”,八个山峰,传说是盘古八个儿子灵魂的栖息地。另外,在中国神话中,西王母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女神仙,玉皇大帝的信仰兴起后,人们便将其称为王母娘娘。有关她的神话传说地名很多。新疆的天山天池,古籍中称为“瑶池”,传说是西王母宫殿。山东有王母池、王母泉;甘肃的回中山,相传是王母娘娘宴请穆王的地方,故又得名为“王母宫山”。这些地名是古人对天神崇之情的体现,包含了初民祈求天神保护和赐福的愿望。2.祈福文化特色的地名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求福寿,昌盛的

3、心态,常用许多美好的言词来祝人们长寿。如: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福寿无疆等。这种喜好也反映在地名中,“寿”“吉”“福”等吉祥词语也频繁出现在地名中,借以寄予福寿、昌盛、吉利的良好愿望。如:寿宁县、寿安山、万寿桥以“寿”为名,祈求多寿,昌盛街、昌乐县、昌瑞山等以“昌”为名,希冀安康繁华,这些遍及各地的地名中,充满了吉祥的词语,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好幸福生活追求的社会反映。同时,历史上的中国,朝代更迭,战乱不断,致使民生凋敝,饿殍遍野,民不甚其苦,于是人们便产生了祈求天下太平,安宁的心态,并将这种心态流露在所

4、居住的地方。在现代地名中不难发现“太平”“永宁”“永和”等象征和平安宁的词语出现了很多。以“永宁”为例,“永宁镇”遍及全国,山东有永宁镇,北京、广州也有永宁镇。这种地名,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都表明人们对和谐安定生活的渴望心理。3.宗教特色的地名宗教是人们表达信仰的一种方式,中国传统的宗教在历史发展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而作为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建筑,其命名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其宗教色彩。有些庙名反映人们神话的历史人物,甚至有被神话的动物。(1)神仙庙名(神、佛、仙名)土地,玄帝,关帝,城隍,财神等。各地关帝庙甚多,供奉

5、被神话的关羽。北京还有“红庙”,也是供奉关羽,与“白帝”供奉岳飞相对称。在南方许多地方有城隍庙,“城隍”是民间宗教中护国保城和管领亡魂的偶像神。(2)历史人物庙名孔夫子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影响了历代君主和百姓,作为维护封建纲常的礼仪文化,古往今来,人们对孔夫子的敬仰便使其具有可崇拜的色彩,在许多地方都有夫子庙,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对孔夫子无比敬仰的表现。此外还有周公庙、文王庙、三义庙等崇拜人物的庙宇地名。显然,在庙宇地名中所表现的是民众对圣人和神人的一种崇敬,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色彩。二、地名在政治文化中的反映国家是社会的支柱,政治文

6、化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城市地名的改变伴随政治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色。1.地名中的朝代古国印迹古老地名往往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在今天河南的地名中,仍然保留有上古时代的古国名称。三千年前,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与聚集地,朝代更替,古国林立。如“密县(西周),项城县(春秋)”中的“密、项”就是上古沿用至今的名称。同时,古老的地方会产生深厚的历史积淀,文人学士们往往拿旧名作为城市的别称。例如今江苏苏州因其丰富的历史赢得了十多个别称:因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故又称阖闾城。秦朝时隶属于会稽郡,郡县连称吴会,直到隋代才以姑苏山为由改称

7、苏州。2.地名中官府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使百姓对官府产生可一种畏惧,而统治阶级为约束民智,往往会将官府的权威展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典型的就是将其名称直接命名到地名中。其中,又以各朝首府为代表。例如,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历史名都,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聚集了各层权力机关,其中有不少官府在京都的地名中留下了自己的权力标志。火药局胡同为明清内宫火药局旧址,教场胡同,原为官署的内教场旧址。3.政治时代特色的地名城市地名的演变随着政治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在中国近代城市,尤其是在城市道路的命名上充分体现

8、了政治文化对地名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北京,人们在一种“造反有理”的心态驱动下,提出了地名“革命化”的口号,于是北京许多道路名称被打上了革命的烙印,成为红色地名,如“八宝楼胡同”改为“灭资路”,“东交民巷”改为“反帝路”,“崇内大街”改为“红旗路”,“西单北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