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试题评析

江苏高考试题评析

ID:22481257

大小:165.53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0-29

江苏高考试题评析_第1页
江苏高考试题评析_第2页
江苏高考试题评析_第3页
江苏高考试题评析_第4页
江苏高考试题评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试题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09江苏高考试题评析江阴市祝塘中学2009年6月33目录2009江苏语文高考试题评析········12009江苏数学高考试题评析········92009江苏英语高考试题评析········112009江苏物理高考试题评析········152009江苏化学高考试题评析········172009江苏生物高考试题评析········192009江苏政治高考试题评析········222009江苏历史高考试题评析········252009江苏地理高考试题评析········28332009江苏语文高考试题评析祝塘中学语文组导言: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

2、江苏自主命制的第六份、课程改革后的第二份高考语文卷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终于掀开了面纱。全卷框架依照考试大纲及说明作出了调整,中规中矩;正卷阅读量6300余字,少于去年。文言文和默写课外名句的取材,以及附加卷材料概括题突变为文学作品赏析则出乎大部分师生的意外,影响将波及来年考生。  整卷总体而言:人文气息依旧浓郁,文明忧思洪波涌起。一、语言文字运用今年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试题完全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由08年的5题变为4题,分别从字音的判断、语病的辨析、语段的概括和修辞运用四个方面设置题目,有效考查了考生日常的阅读积累,强化了使用语言的规范性。这些题目都是

3、传统的必考考点,问题设置合理,材料贴近生活,完全在考生的备考视野之中。例如字音题中的"降""塞""重""纤"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多音字,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语文规范语言听说读写的功能。病句的考查也是顺应了近年来出题的趋向,采用客观题形式分别从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进行考查,都是语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修辞运用题考查排比句式,选择了汶川地震这则材料,有感而发,学生应是有话可说的。第三题语段概括题出题可能是这部分难度系数最高的一题,题型还是老题型,考查学生下定义,但对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要求较高。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取材发生重大变化,与兄弟省市卷趋向一致:

4、关注本土文人小品。《书沈通明事》以简洁的叙事为主,用精当的议论收尾。作者汪琬,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其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影响,其文章“简洁有气,似柳子厚”,选文是其代表作之一。第5题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三实一虚,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项“率倜傥非常之人”的“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第6题筛选文中的信息,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第7题归纳内容要

5、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第8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33翻译增至10分,第 (1)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2)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第 (3)句“然而卒无补于

6、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三、诗歌鉴赏今年古诗词鉴赏增至10分,材料是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

7、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

8、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