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练分析

高三一练分析

ID:22494770

大小: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高三一练分析_第1页
高三一练分析_第2页
高三一练分析_第3页
高三一练分析_第4页
高三一练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一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2012学年高三“一练”试卷分析(英语)一、命题思想作为高三第二次大型考试,也作为高三的一次重要的模拟调研,中心组在命题时的指导思想是检验前一阶段的复习成果,同时又为下一阶段的复习起指导的作用。计分形式按照2011年高考河南的计分模式,指导高三学生接下来的复习备考。试题命制总的指导思想是难度系数在0.53左右,使学生真正地回归基础,掌握基本的词、短语、句型,正确的做题方法和技巧,侧重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及阅读能力,进一步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二、试题评价(一)总体评价:命题思路与高考的命题思

2、路基本上保持了一致,试题覆盖范围广,试卷整体结构和各部分所占比例情况与高考基本吻合,基础题、重点题、难题的布局比例为3:5:2,注重基础性,代表性,全面性,重点突出,没有偏题,怪题。与2011年高考新动向一致,增加了英语知识运用(单项填空和完形填空的难度)。单选部分主要侧重了动词(动词及短语,情态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etc.)用法的考查;完形填空保持平稳,侧重学生对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情感判断认知以及语篇意识的考查;阅读理解部分注重了题材与体裁的多样性,材料“原汁原味”,内容比较新颖,信息量

3、较大,难易程度适当,符合测试的特定需要,所选材料较好的体现了区分度;改错的难度适当,全面;书面表达体裁为书信体,内容是关于中国学生咨询到国外留学的信息,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要点提示少,属于半开放式作文,也是近几年高考书面表达的趋势。(二)各题评价:1、单项填空:总体上来说比较全面地呈现出了高考英语考查的基础知识和高三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15个小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英语的基础语法知识及重要的知识点,具体体现为交际英语2分(21;28);动词和短语动词的区别2分(29;316);主从复合句中逻辑

4、关系的判断及连词的运用2分(22;27);非谓语动词1分(30);不定代词1分(35);情态动词的应用1分(32);时态的考查2分(24;34);强调句型1分(26),形容词作状语1分(25),冠词的应用1分(23),情态动词1分(32)。2、完形填空: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讲述了作者童年的遭遇,讲述了学会感恩。文章故事第一人称讲述,反映了日常生活话题,情节非常完整,结构比较严谨,逻辑严密,夹叙夹议,语言“原汁原味”,思想内容积极向上,且情感色彩的词较多,尤其是文章后半部分的议论部分,选择的难

5、度较大,体现了很好的区分度。3、阅读理解:取材广泛,涵盖了日常生活(A);科技发明(B);社会问题(C);西方文化(D)任务型阅读。五篇文章过渡基本平稳;试题设问注意到了深层次阅读理解与浅层次理解所占的比例,与2011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设计比例基本吻和;试题的设置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的命题原则,具体体现在:理解主旨要义两个小题(59;60);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细节认知小题(56;58;61;62;63;66;67;68);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三小题(64);判断与推理三小题(57;65;69)等

6、。4、短文改错:注重了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错误设置为:缺词1个;多词1个;一致与照应8个。考查要点和作物分布规律和高考吻合。5、书面表达:应该是本试卷的亮点之一。中西文化交流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话题,这样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时态的基本定位是一般现在时。三、学生答题分析(一)单项选择: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正答率最高第34题(64%),第21题(59%),第32题(58%);最低第29题(12%),第31题(19%),第28题(28%)。由此看来,学生对基本动词时态(过去完成时)

7、、反义疑问句、情态动词等大的语法体系方面掌握较好;而对动词的词义辨析、一词多义、灵活使用语言、突出语言的交际用途等方面,学生分析问题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思维定势的影响(30题)62.语境体会得不准确(28题)3.近义词的细微区别掌握的较差(29、31题)4.句子结构意识差(22、24、30题)(二)完形填空:完形填空正答率最高第54题(79%),第39题(78%),第52题(75%);最低第48题(19%),第38题(21%),第49题(29%)。由此看来,在完形

8、填空中,学生对上下文信息提示明显的考查正答率较高,而对考查全文主旨、作者心理活动、上下文的暗示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错误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能按照正确的做题方法来操作。如,没能读懂全文,掌握大意,没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尤其是议论部分作者心里活动方面的描写与刻画,没能在掌握大意及基本基调的基础上做题,这样选出的答案就会偏离原文,造成较大的出入。例如:38;40;49。2.完形填空的选项不同于单选部分,完形填空追求的是意思顺达,前后照应。很多学生往往按照单选的思路去做,结果造成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