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29018—1991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

qct29018—1991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

ID:22583908

大小:1.27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0

qct29018—1991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_第1页
qct29018—1991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_第2页
qct29018—1991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_第3页
qct29018—1991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_第4页
qct29018—1991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qct29018—1991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n29018—1991代替JB2782—79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本标准规定Y钢制汽车碳氮共渗齿轮的金相组织、有效硬化层深度、表面及心部硬度的含义和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有效硬化层深度大于0.3mm的齿轮。本标准适用于完成所奋热处理工序后的齿轮质量检验。2引用标准GB8539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质量检验的一般规定。GB9450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3术语3.1表面硬度齿宽中部节圆附近表面处的硬度。3.2心部硬度齿宽中部横截面上,轮齿中线与齿根圆相交处的硬度(见示意图)3.3有效硬化层深度从齿工作面起,

2、在其垂直方向上,在9.81N(lkgf)负荷下测到550HV,或在49.03N(55kgf)负荷下测到515HV处的距离。4试样要求4.1试样应在齿宽中部的横截面上截取,包括由齿顶到齿根的整个部位,检测表面应垂直齿的工作面。4.2在试样制备过程中,不得因受热而改变其组织和硬度。3.3测定有效硬化层深度时,检测表面应与硬度计载物台平行。5技术要求5.1轮齿有效硬化层深度由产品图样规定。测定部位以齿面及齿根处为准,测试方法按GB9450的规定。当图样要求测定有效硬化层深度的硬度分布断线时,其间隔0.lmm的硬度差不得大于45HV。4.2面层含碳量推荐为0.75%〜

3、0.95%;面层含氮量推荐为0.15%〜0.30%。3.3碳氮化合物在400倍下检查。检查部位以齿顶角及工作面为准,按本标准屮碳氮化合物级别图评定,各级图片的碳氮化合物特征见表1。换档齿轮1〜4级合格,常啮合齿轮1〜5级合格。3.4残余奥氏体及马氏体在400倍下检查。检查部位以工作面及齿根为准,按本标准中残余奥氏体及马氏体级别图分别评定。各级图片的残余奧氏体含量及马氏体针的最大尺寸见表2。1〜5级合格。5.5表面硬度规定为HRC58〜64。心部硬度按产品图样规定。5.6硬化层缺陷组织分为内氧化型和屈氏体型二种,检查部位以齿根及齿面为准。表1级另IJ形态、数量、

4、分布1无明显或极少量点状碳氮化合物2少量粒块状碳氮化合物,弥散分布3较多粒块状碳氮化合物,均匀分布4多量块状及少量条状,角状炭氧化合物,较均匀分布5条块状及少量续网状碳氮化合物,较集中分布6粗大条块状炭氧化合物,集中分布7粗大网状磷氮化合物表2级别残余奥氏体含量,%马氏体针量大尺寸,mm1<5<0.0032100.0053180.0084250.0135330.0206400.0307470.0408560.055碳氧化合物级别图(400X)二级四级人级L级残余奥氏体及马氏体级别图(400X)二.级W级七级.八级5.6.1内氧化型组织不经腐蚀检查,不允许有黑层

5、。黑点和黑网深度不得大于0.02mm。5.6.2屈氏体型组织腐蚀后检查,黑带深度不得大于0.02mm,黑网格深度不得大于0.04mmo5.6.3硬化层过渡区不允许有带状屈氏体组织。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屮国汽车技术研究屮心归口。本标准由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负责起草。木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德寅、刘柯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