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加强“补白”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论文]

课堂中加强“补白”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论文]

ID:22614018

大小:1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课堂中加强“补白”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第1页
课堂中加强“补白”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第2页
课堂中加强“补白”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第3页
课堂中加强“补白”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第4页
课堂中加强“补白”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中加强“补白”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堂中加强“补白”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课堂中加强“补白”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庄敏“补白”是一个文学概念,它指的是读者在阅读后进行的联想和再创造。读者通过阅读既有的文本对预留的“空白”命名并填补,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作者有时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把与主题关联紧密的内容写得具体详尽,而对关联较小的部分,则轻描淡写,乃至隐去不写。但即使对于略写的部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因为这些“空’白”恰恰给学生的思考留下了延伸的空间。而教师的工作就是找准这些“空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填补,将读写结合贯穿于语文课堂。这不仅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想象

2、能力,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还能确保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性。一、抓住文章情节、内容进行“补白”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作者有时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在文中预留一些“空白”;有时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叙述得面面俱到,因而略写部分内容。在备课时,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并抓住这些“空白”,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例如《瑞恩的井》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喝上纯净的水的梦想,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写了下来。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习作:尊敬的编辑: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6岁男孩的妈妈,我的孩子叫瑞恩。一天,他从老师口中得知:学校正在为非洲儿童募捐,70美元就

3、可以打一口井。瑞恩通过做家务攒足了70美元。四月的一天,当瑞恩把70美元交给负责人时,得知70美元只能买一个水泵,打一口井其实需要700美元。他想继续努力,并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可是我觉得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希望您能呼吁所有加拿大人民加入捐钱的行列,使瑞恩这个梦想得以实现。祝您工作顺利!瑞恩的妈妈2010-9-9二、抓住文章结构进行“补白”当下的教材中有的课文并不是原文,而是经过修改或节选的。在教授这样的课文时,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后引导学生读读原文,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可以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对已有文章的认

4、识与了解,自己来写写文章的后续内容。这同样是一次很好的读写结合训练。例如《捅马蜂窝》,这是一篇节选课文。虽然是自读文章,教师仍可以把它作为这一单元的写作范文来指导。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写作训练也可以设计为一堂以“小时候,我很”为题的作文课。小作者捅马蜂窝的行为,正好说明了他小时候的淘气、莽撞。在抓住小作者一系列动作,具体分析整个捅马蜂窝的过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这篇文章改写成“小时候,我很”的作文,仅仅仿照作者将整件事情讲述清楚就是一篇好的作文了吗?这时,学生马上就会想到,必须还要给文章加个开头和结尾,并且这个结尾还必须能

5、点明中心。于是就可以让学生试着写写他们构思的结尾。有一个学生写道: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爷爷说“捅不得”了。要是我当初听劝告,就不会被这些凶猛的马蜂左蜇一下,右蜇一下了。被马蜂蜇的后果是很严重的。经过了这件事,我知道了随意地冒险,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真是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啊!从此以后,我都不敢轻举妄动,做这种捅马蜂窝的危险动作了。还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有些时候,随意的冒险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即使你有全面的准备,也要三思而后行。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知道了怎样的文章结构是完整的,怎样的结尾又是能点明

6、中心的。因此在写“小时候,我很一”这篇作文时,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写一篇结构完整、结尾点题的作文,还学会了如何将一件事情写得具体生动。这样的“补白”训练是十分有效的,也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多研究,多开展的。三、抓住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补白”有时,学生之所以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往往是因为他们只写了自己所见所闻的事,而忽视了对人物内心的描写。要使文章生动,就必须把心里想的写进去。心里想的是虚的,所见所闻是实的,虚实结合,文章就写得全面了,就能带给读者整体的感觉。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挖掘教材中这些心理描写的“空白”,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的理解,从人物的情

7、感出发,揣摩人物内心的活动,将其写清楚,写具体。经过长此以往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经历。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文中老人的语言是其中的一条主线。可是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让“我”觉得是诗一般的语言呢?教师可以抓住老人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让学生转化为对心理的描写。例如:老教授看到____,听到____,心想___

8、_。经过训练,学生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到老人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为了鼓励我,所以看似平淡的话,却让我觉得像诗一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