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委婉语的心理基础解析——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委婉语的心理基础解析——汉语言文学论文

ID:22617084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汉语委婉语的心理基础解析——汉语言文学论文_第1页
汉语委婉语的心理基础解析——汉语言文学论文_第2页
汉语委婉语的心理基础解析——汉语言文学论文_第3页
汉语委婉语的心理基础解析——汉语言文学论文_第4页
汉语委婉语的心理基础解析——汉语言文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委婉语的心理基础解析——汉语言文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语委婉语的心理基础解析——汉语言文学论文汉语委婉语的心理基础解析——汉语言文学论文  论文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交际功能,蕴涵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交际主体的心理。本文对汉语委婉语的产生心理作了浅显的探讨,认为主要是内容的禁忌和表达中的礼貌这两种心理在起作用。  论文关键词:汉语委婉语 禁忌 礼貌原则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交际功能,蕴涵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交际主体的心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促使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委婉

2、语的产生主要是心理作用,一般学者都认为委婉语的产生与语言禁忌有关,礼貌是委婉语产生的另一重要的心理基础,只是学者们的表述不太一致。贾萍、张素敏在《不同心理基础委婉语的运用》文中是分成四种来表述的:1.心理基础是忌讳和恐惧的委婉语,2.心理基础为尊重的委婉语,3.心理基础是为了粉饰和掩盖真相的委婉语,4.心理基础是为了减少负面影响的委婉语。李建功在《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心理探析》文中也介绍了四种:1.忌讳心理,2.礼貌心理,3.权势心理,4.自我保护心理。韩银燕、刘蕾在《从心理因素看委婉语的社会交际功能>中认为是禁忌和礼貌是主

3、要的心理基础,但是没有仔细分析。我们也认为委婉语的产生主要的心理是“禁忌”和“礼貌”,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对汉语委婉语作一探讨。  一、委婉语的定义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意为“谈吐优雅”。它就是“通过一定的措词把原来令人不悦的或是比较粗俗的事情说得听上去比较的得体、比较的文雅。其方法是使用一个不直接提及事情不愉快的侧面的词来替代原来那个包含令人不悦的内涵的词”¨。  在这一定义中,委婉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说什么,二是怎么说,简单地说就是怎么使交际得以愉快的进行。其实,这样看来委婉语产生的基础就不外乎是

4、心理因素了,其他的如文化、风俗等都是迎合心理因素而产生的。  二、汉语委婉语内容上的禁忌性  研究委婉语,就不得不提到禁忌语(taboo或tabu,即塔布)。禁忌是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心理因素。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许多语言禁忌,“在多数语言中,涉及死亡、性和生殖、排泄等内容的词语往往在禁忌语之列”,这就要“用相应的委婉语来代替禁忌语”彻。禁忌语的出现给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造成困难,因为在不少情况下,某些遭禁的内容是无法逃避的,这就逼迫人们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那些被禁忌的东西,于是委婉语便应运而生了。汉语委婉语也是如此。

5、  (1)对崇高神圣事物的禁忌。人们对某些人、某些事物特别崇拜,认为直称他或它的名称是大不敬的行为,因此必须形成禁忌。避讳就是一例,对尊者、长者等不能直呼其名,哪怕是读音有点相近也应当回避。比如,王嫱字昭君、为避晋文帝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或明妃。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避讳,一般情况下,唐人行文用“代”代替“世”字,用“人”代替“民”字,观世音因此而略称观音,民部改称“户部”。在古代文献中,这类汉语委婉语比比皆是。  (2)对危险恐怖神秘事物的禁忌。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科学技术也是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所以人们对某些事物无法进行科

6、学的解释,认为事物本身很神秘或是很危险,从而产生一种恐惧感形成禁忌。这种情况一般分为两种,一类是直接联想得知不好的意义,比如“死”这个词就直接引起了人们不好的联想,所以汉语中关于死的委婉语最多。另一类是本身没有凶祸之意,只是因为谐音,是人有两次联想获得不好意义,因而也是犯了词语禁忌。比如,数字“四”在中国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究其原因,它的发音与“死”字谐音。在中国,车牌号码、号码尾数中有四的就不受欢迎。再如,民间送礼忌送钟,因“钟”和“终”同音。这些都是由于谐音而引起凶祸之意的例子。其实这都是由于科学不够发达,迷信思想作祟

7、。  (3)对人体器官及生理现象的禁忌。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造成了汉语对有关人体器官、生理现象等的词语的禁忌。例如,把厕所称作“洗手间”、“卫生间”、“WC”等。再如,在汉民族文化传统中,性观念是十分严肃保守,性行为也是受到道德约束与社会控制,汉语用说到性行为时,要用“房事”、“同床”、“云雨”、“合欢”等委婉词语来代替。经过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积淀,言语过程中有关“性”的一切均属禁忌之列。  三、表达上的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汉语委婉语产生的另一重要心理基础,Leech(1983)提出在言语交际中要遵循普遍性的礼貌原则及相

8、关的一系列准则l3J。这些原则及准则是:有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婉转含蓄,因而也就减低贬损,增加褒惠,取得求同的预期效果,以满足受话者心理上求同的需要,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首先考虑的不一定是合作,而是说话的得体性即礼貌问题。例如汉语中的自谦委婉语和尊称委婉语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