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李睿医考用临床完全缓解取代病例完全缓解

北医李睿医考用临床完全缓解取代病例完全缓解

ID:22666142

大小:29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0

北医李睿医考用临床完全缓解取代病例完全缓解_第1页
北医李睿医考用临床完全缓解取代病例完全缓解_第2页
北医李睿医考用临床完全缓解取代病例完全缓解_第3页
北医李睿医考用临床完全缓解取代病例完全缓解_第4页
北医李睿医考用临床完全缓解取代病例完全缓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医李睿医考用临床完全缓解取代病例完全缓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冑肠道恶性肿瘤。2014年结直肠癌(CRC)的新发病例约136800。在美国,它已成为男性和女性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超过1/3的新诊断患者为III期(淋巴结阳性),II〜III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新辅助治疗,随后再行直肠根治性手术。术式常为经下腹部或经腹会阴直肠切除,然而术后多会引起大量的并发症,如长期的结肠造口术、大便失禁、泌尿生殖功能紊乱等。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完全消失已被临床和影像学进一步被肯定,也就是临床上的临床完全缓解(cCR)。2009年巴西的AngelitaHa

2、br-Gama博士首次提出新的肿瘤治疗理念——随访等待(watchandwait),意思是达到cCR的患者需密切随访如体检、内镜和影像学检査。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结直肠手术外科学系的ME教授和Pozo教授近期发表在WorldJGastrointestSurg杂志的一篇关于直肠癌治疗新策略(「随访等待」)的综述,作者对直肠癌现有的治疗方法和观望治疗方法的进展做了详尽的综述。直肠癌的现有治疗方法II、III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新辅助放化疗及其后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经前下腹或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是直肠肿

3、瘤患者获得长期预后的基础。此外,一些里程碑式的研究都证明了术前放化疗(CRT)的获益。据报道,局部区域治疗的失败率<10%。因此,新辅助CRT+根治性手术切除已经成为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此治疗后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特定分期的5年生存率在63%〜77.4%。抛开新辅助+根治性手术取得的极好的抗肿瘤结果,现代的数据也都将直肠癌目前的处理范例向非手术治疗靠拢。多重的研究都显示在CRT后的手术标木中未发现可疑的恶性细胞,也就是病理性完全缓解(pCR),大概冇18.1%〜26%。1.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及随访淋巴结

4、阳性或原发灶2T3的肿瘤(II期和III期)的患者要优先予新辅助而非手术切除。直肠指检(DRE)联合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定TNM分期,影像学检查主要伍括超声内镜(ERUS)、核磁共振(MRI)和/或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术,因为分期决定了预后及后期的治疗。ERUS或MRI对肿瘤侵犯深度的确诊率>90%,然而这些影像学对淋巴结(N)分期判断的准确率较低,大概只有60%〜80%。淋巴结分期受限于A前直肠癌分期中可使用的影像学检查的缺点。大概有25%不能确定恶性淋巴结,因为它们的大小通常<3mm,常规认为淋巴结超过

5、1cm才确定为转移阳性。换言之,我们目前的影像学诊断常低估了N分期。此外,患者行CRT后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也许和淋巴结状态并不相关。以前的研宄显示16.3%〜28%cCR患者可能藏有阳性淋巴结,其发生率和原先的T分期相关。1.CRT后的反应情况CRT后的反应情况主要分为:cCR、pCR。pCR定义为新辅助CRT后的手术切除标本中无肿瘤细胞,15%〜40%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可达到pCRo患者在CRT后达到肿瘤完全反应将分别改善无疾病生存(DFS)和远处转移率(89.5%、7%〜10.5%),而对新辅助治疗反应

6、差的患者只有(65%、26%〜31%)。多变量,如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并非肿瘤反应的预测因子。然而,淋巴结状态与局部复发风险及后期的远处转移密切相关。随访等待方案pCR主要取决于根之后的病理结果,它并非一个合适的指导临床决策的初始终点。为此,Habr-Gama提出了一个新的终点:cCR,并进一步形成「随访等待」草案。棊于严格的监测方案,根据患者曾无肿瘤迹象(DRE、内镜、影像学)证据即被认定为反应者,若直肠指检发现直肠壁异常(包括肿块、溃疡或狭窄)即被认为肿瘤残余。内镜评估并非仅仅进一步确诊DRE而是发

7、现DRE可能遗漏的溃疡或黏膜异常。在直肠镜检查中获得的标本对于验证cCR很有帮助。MRI可评估直肠壁的信号强度,另外,还可发现直肠系膜恶性淋巴结(图1和图2)。最终,新辅助CRT前后获得的癌胚抗原(CEA)也很重要,CRT后长期的CEA水平异常将提示对新辅助治疗不完全反应和/或远处转移灶。图1临床不完全缓解。新辅助放化疗前行可弯曲结肠镜检奔(1A),MRI(1B,白色箭头)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7wk评估,肿瘤缩小;然而,可弯曲结肠镜仍可见肿块(1C),MRI(1D,白色箭头:肿瘤)图2.cCRo新

8、辅助放化疗前行可弯曲结肠镜检査(1A)和MRI(1B,白色箭头:肿瘤)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7wk评估,可弯曲结肠镜下未见肿块(1C),MRI(1D,白色箭头:肿瘤)淋巴结状态是直肠癌的最重要预后因子。因此,直肠癌非手术治疗的挑战是确定0前的影像学检査是否足够评估这些患者的淋巴结状态。与传统的手术方案相比,非手术治疗的结果也就差丫点,这是「随访等待」草案的不确定基础及主要诟病。1.巴丙首次提出「随访等待」策略Habr-Gama提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