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析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

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析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

ID:22675065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析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_第1页
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析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_第2页
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析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_第3页
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析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_第4页
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析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析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探析马克思哲学中的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D0-0文献标识码:A:1005-5312(2015)21-0271-01  一、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的内涵  马克思认为现实存在着的人是处于具体历史环境中的人,他们既受既有的生产力条件的制约,同时又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这些条件从而创造新的条件。“现实的个人”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的,这些关系既包括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还包括以上两种关系的关系,因此,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脱离一定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个人。马克

2、思认为“现实的个人”总的来说就是特定历史时代的现实生活中的个人。“现实的个人”之所以是现实的和具体的,就在于其是由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所规定的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着的实实在在的人。  二、“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哲学人文关怀的出发点  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现实的人作为自己学说的出发点,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前人思想的各种出发点进行批判的结果。恩格斯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叫做“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这一学说正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的合乎逻辑的展开。马克思、恩格斯

3、认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都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认为要真正关注人,就必须关注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关注他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问题,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实践从而把人理解为具体的、现实的、历史的、实践的生成性存在,才能克服旧哲学把人作抽象化、实体化理解的错误。同样地,要真正地谈论“人”,就不能抽象地谈论“一般的人”或“人的一般”,而是要谈论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活动着的活生生的人,即那些由社会的历史性的实践所规定的、从事实际物质生产活动的“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人”的根本就在于从实践出发去理

4、解人,不仅把人当作感性对象,而且人本身有着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人的形成过程正是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  三、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是对“现实的个人”的关怀  马克思哲学不是纯粹的思辨哲学,而是饱含着对“现实的个人”的现实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一)对“现实的个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论的哲学,其理论是把人的生存状况归结为实践的历史状态,“现实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具体历史情境中的“当下”的人。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工人阶级生活境遇的悲惨,并

5、且对此表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不仅仅对工人阶级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表示了极度的憎恨和愤慨,而且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现状,马克思认识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正是造成这种不合理现象的社会根源,进而论证了剥削制度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必然性,把铲除人对人的剥削、最终消灭私有制作为具体的斗争纲领,从而得出了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寻求人类的完全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结论。  (二)对“现实的个人”的尊严的关注  马克思认为,人的尊严体现为人对自身本质的占有,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把人的自主活动

6、贬低为谋生手段,把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消融于资本主义普遍异化的世界中,这无疑是对人的尊严的剥夺和亵渎。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私有制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分工成为异化的根源。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而为私人所占有,并成为剥削劳动者的手段,生产者受生产资料的支配,劳动者受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的支配。分工使得任何人须在其特定的范围内活动,人的活动与其自由全面发展的本质需要相异化,人的生产活动变成了外在的强制力量和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支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因此,若要消灭异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和分工,必须经由共产主

7、义革命这一途径,在共产主义社会,人将最终获得全面发展,真正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也被社会最大限度地认可和尊重。  (三)对“现实的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关注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的考察,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物”对人的统治,人仅仅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资本占有劳动,人成为资本的奴隶。他怀着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改变现实的根本诉求,期望建立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活动的最高目的是发展自己的本质能力,而不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劳动成为第

8、一需要,而不是作为谋生的手段,人们的活动不再被限制在某种特殊的领域,没有社会分工,没有职业,人们不再受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的控制,而是能够支配驾驭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人的能力由此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成为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旨趣所在,是马克思终生追求的价值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