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徘徊走向坚定

从徘徊走向坚定

ID:22682699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从徘徊走向坚定_第1页
从徘徊走向坚定_第2页
从徘徊走向坚定_第3页
从徘徊走向坚定_第4页
从徘徊走向坚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徘徊走向坚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徘徊走向坚定//-->-----------连山区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一.“乱花渐欲迷吾眼”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上下全面展开,我区作为省级课改实验区在课程改革工作的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如:师资培训工作、学生评价工作,在全省的范围都颇有名气,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我们课改的重头戏-----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困惑和迷茫,尽管我们在苦苦地思索和实践,仍有着一些很实际的问题,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禁锢着我们前进的脚步,一种“山重水复前无路”的感觉困绕着我们。《中国教育报》一篇文章中曾有这样一句话: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这

2、样的现象应该说是全国上下课改实验区的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应该说在课程改革的初期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工作,包括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和教材培训,我们也不止一次地采取多种形式对培训进行着验收和考核,可是现实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不得不从这样的事实面前思考: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课改实验教师接受新的理念,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接受”仅仅是一种认同,还没有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理论总是灰色的,要想让理论转化为实践,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升华,光有这种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们对这种理念进一步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最有效。实践是验证理论和提升理论的最佳途径。语文课

3、堂教学也不例外。三年的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呈现了喜人的景象。把握到位,思路清晰,有型有样,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存在疑惑最多的是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而由于阅读教学在开课频率和教材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呈现出:不爱上、不会上、不敢上、上不好等一系列现象。实际我们每位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也一直在寻找着一条改革的出路,学习着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经验(找实录、查资料、看光盘录象等)也正因如此,要在某些学校某些教师的某些课上,我们捕捉

4、到了改革的味道,但是这星星之火在全区的课改天地中,显得那样孱弱,加之这些资料的、我们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以及全国小语界百花齐放的争鸣形势,让你们感到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局面,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亮点在我们的课堂里,时而闪现,更多徘徊。应该说在这条探索的路上留下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和沉重的代价:(1)以读“唯”本(2)盲目整合(3)读写分离(4)表面浮华//-->今天的课、今天的活动,是为了我们中高年级的教师们研讨的,不完全具有示范的意思,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讲,它一定会在某个方面给你以启示,让你有思,有悟。刚才的自由讨论与交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家在课堂教学中锐意改革的迫切心情和真

5、知灼见。而要更加全面的研究“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我们还非常有必要理清一下自己的认识。二.“咬定青山别放松”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是其根本在还是教师的观念问题。即对于一些新理念的理解问题。如何让培训的内容从“接受认同”走向“理解内化”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课题。作为从事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新教师”,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书籍,从“读”到“悟”,从“悟”到“行”,在实践中加强对这些理念的理念,让它们真正的在实践中插上翅膀。现结合我区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急须明确的问题进行点滴的剖析。1、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大方向来讲,我们要深入思考:语文

6、课究竟要给学生带来什么?学生在语文课中应该得到怎样的发展?课堂教学最终的关注应该是什么?等等。如果没有这样深入地思考,我们的课堂就会失于肤浅。从小处着眼,我们还应该注意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如: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教学中找准二者的结合点,进行有机渗透。防止偏失与人为提升。再如: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语文课学生读得好不好是衡量语文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看不出学生读书水平有提高的课不是好的语文课。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是当前语文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课程观的再认识旧课程观认为课

7、程是知识;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以教材为中心。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旧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相互分离,教师只有教材意识,只知道教材,教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而新课程则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