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

“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

ID:22687609

大小:6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30

“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  _第1页
“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  _第2页
“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  _第3页
“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  _第4页
“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  _第5页
资源描述:

《“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赵匡胤祖籍之谜”试解论文提要:最近两年保定市有关赵匡胤祖籍究竟在清苑还是涿州的历史旧案又起争议,其中《宋朝事实》一条三,"涿郡说"之谜《宋史·本纪第一》开首即言:"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这是历代叙述赵匡胤籍里世次的基准。作为官修史书,《宋史》纂修例必有据,一般应当依据宋代官本的《太祖实录》。虽然《宋史》的修纂曾被后世史家批评为仓促杂芜,但毕竟由来有自,不能轻易颠覆,其中最值得推敲的正是“涿郡”的提法。按涿郡本为西汉所置,因大运河御河迁延至隋,治所和管辖范围都在不断变更。17《宋史》志第四十三《地理六·燕山府路》:

2、“涿州。唐置,石晋以赂契丹。宣和四年,金将郭药师以州降,赐郡名曰涿水,升威行军节度。县四:范阳,归义,固安,新城。赐名威城。”则唐时涿已设州废郡,且因石敬塘割让而长期归入契丹境内,仅在宋徽宗有金人手中贿买燕山府时曾短暂归宋,寻亦因“靖康之变”复入金境。故五代至宋,已无“涿郡”之名,因而这种书法无所确指,极堪玩味。一种可能是赵氏历尽五代战乱,骨肉离散,早已失其世代里居所在。司马光曾据“张文裕云”:“张藏英,燕人,父为人所杀,藏英尚幼。稍长,擒雠人,生脔割以祭其父,然后食其心肝。乡人谓之‘报雠张孝子’。契丹用为芦台军使。逃归中国,从世宗征契丹。”18此故事的时间地

3、点和从军职衔,都与《宋史》记述赵匡胤之祖世代俱为文官,而其父弘殷则“少骁勇,善骑射”,“(后唐)庄宗爱其勇,留典禁军。汉干佑中,讨王景于凤翔,会蜀兵来援,战于陈仓。始合,矢集左目,气弥盛,奋击大败之,以功迁护圣都指挥使”19的经历相近,可资参考。赵弘殷也可能是因为战乱,少小离乡背井出来闯荡的,他最初随从的王镕,就是作为成德节度使驻守镇州(今正定)的。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三二“明太祖多养异姓为子”条言:“养异姓为子,始于唐之宦官。其后朱全忠、李克用、李茂贞、王建等亦用以创国。盖群雄角力时,部下多易去就,唯抚之为家人父子,则有名分以相维,恩义以相浃。久之,亦遂成

4、骨肉之亲。以之守边御敌,较诸将帅,尤可信也。”20这正是欧阳修《五代史·周本纪》十二痛心疾首所言:“呜呼,五代本纪备矣!君臣之际,可胜道哉,梁之友珪反,唐戕可宁而杀存乂、从璨,则父子骨肉之恩,几何其不绝矣。太妃薨而辍朝,立刘氏、冯氏为皇后,则夫妇之义,几何其不乖而不至于禽兽矣。寒食野祭而焚纸钱,居桑改元而用乐,杀马延及任圜,则礼乐刑政几何其不坏矣。至于赛雷山、传箭而扑马,则中国几何其不夷狄矣。可为乱世也欤。”21在“乱世英雄起四方”的时代,正应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老话。《旧五代史》述各朝开国君主事迹,虽然照例追赠先祖为帝设陵,但《汉书·高祖纪一》叙及后汉

5、高祖刘知远时,注引《五代会要》言:“懿陵、沛陵皆无陵所,遥申朝拜。”又《周书·世宗纪一》叙柴荣为郭威养子,父名守礼,注引“《隆平集》:‘柴翁者,尝独居室,人以为司冥事。一日,笑不止,妻问其故,不答。翁嗜饮,妻醉之以酒,乃曰:"上帝有命,郭郎为天子。"’考柴翁即守礼之父,史佚其名。”都是五代帝王不知皇室三代以上的现成事例。赵弘殷没有活到赵匡胤位尊九五就故去了,他也不可能料及柴荣会英年早逝,儿子能“皇袍加身”。但赵匡胤登基时,其母杜氏犹在。22据《宋史·后妃传一》,“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定州安喜人也。父爽,赠太师。”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太后崩于滋德殿,年六十。

6、”则其生年当在唐昭宗天复年间。从其父官衔为封赠所得看来,她也应当出身平民,在与赵弘殷论婚嫁时,当然不可能叙阀阅,论门第。其实《宋史》本纪叙赵匡胤先祖阀阅,也同样于史无据。《涑水纪闻》卷第一记录赵匡胤早年行事粗豪,复因结义兄弟拥戴而黄袍加身之举,都极似五代“义儿”行径,如柴荣之于郭威然。23但可能格于“为尊者讳”的惯例,未提及“封赠”职衔。由情理推论,颇疑赵匡胤实不知其祖上三代确切的籍里和墓地究在何处,但其母杜太后至少应当知悉赵弘殷家乡的大概所在。另一方面,既然赵弘殷之父赵敬曾“历营、蓟、涿三州刺史”,至少在这一带生活过,则赵弘殷有可能生于蓟、涿,却难以确定究在

7、何地。其实不必上溯西汉,这两郡在隋代均可称为“涿郡”。24这大概也是宋代大臣不得已的委婉书法。肖煜《赵匡胤的“祖坟”何在及其他》中,曾举《邵氏闻见后录》卷七的一段话,这对于我们理解“涿郡”说的由来实有帮助。邵博言:“今章奏不当名。赵广汉,按《国史会要》,本朝广汉之后也。”按《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本言:“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但在赵光义敕修,李昉、扈蒙等十二大臣编纂的《太平御览》卷二五二中,就明载说:“赵广汉,字子都,涿郡人

8、也。守京兆尹。”“蠡吾”两字的去除,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