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家谱源流》word版

《余氏家谱源流》word版

ID:22693054

大小:72.0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30

《余氏家谱源流》word版_第1页
《余氏家谱源流》word版_第2页
《余氏家谱源流》word版_第3页
《余氏家谱源流》word版_第4页
《余氏家谱源流》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余氏家谱源流》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中华余姓家族概述第一节余姓追根溯源余姓主要由三大来源组成:姒姓、隗姓和外族的改姓。一、第一支源自姒姓公元前2070元年禹继承舜的帝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姒姓。夏朝传十四世,十七王,曾先后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东)、斟鄩(即今河南登封西北)、安邑(今山西夏县东北)等地。至夏王桀时,于公元前1600年为商汤所灭,汤放桀于南巢,今安徽巢湖市北,子孙以禹时国号夏后氏为姓。夏禹之后分封之国有繇余,也作由余,其后有余氏。春秋时,晋人由余因避乱出逃到西戎为官,秦穆公闻其贤德大度

2、,礼聘为相,由余为秦出谋划策,为“广地益国”、“西霸戎夷”立有大功,其后裔遂以其名氏,有由余、由、余三姓。按夏禹之后的由余国可能一直存在到商朝末,国处山西南部,其地被赤狄的留吁氏族所占领,以国名为名者逃亡西戎,后为秦穆公所用之由余,有可能为夏禹之后裔,或为赤狄留吁氏之族人,后者可能性更大。二、第二支自隗姓余,春秋的小国,出赤狄部,其后裔以国为氏。狄,亦作翟,春秋前分布于河西、太行山一带的古民族,春秋时,逐渐东徒,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邢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分布在北方的故称比狄,后分赤

3、狄、白狄、长狄三部。赤狄分布在山西长治北,与普晋人杂居,包括东山皋落氏,    咎如、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等部,春秋时其中一部分并入晋国。按:赤狄部余氏族,或留吁氏族,留吁人所居之地为夏禹后裔由余国的旧地,留吁实为由余的近音译而为。因此,中国的余姓起源于山西长治地区,其历史至少有3000年。三、第三支来自外姓我国余姓比其他姓氏更早地发生与周边民族的交流和融洽,出自山西正统的余姓其实是华夏族与狄族的混合群体。南北朝时期,余姓中又发生了外族基因的流入,主要发生在南方。南北朝陈朝时期,江西新奉的溪族有余

4、姓,溪族为当时南方武陵蛮的一分支,我国南方的许多姓氏与其有关。元朝时由西域进入中原的人中也有以汉姓余为氏,成为泸州(今安徽合肥)的一支余姓。第二节余姓郡望堂号郡望指(古时郡县制的行政区域)中的名门望族。堂号指望族所居厅堂的名号。余姓郡望主要有新安郡、下邳郡、吴兴郡等。一、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洲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隋时改歙州置郡,治所在休宁(今安徽休宁东万安),后移治歙县(今安徽歙县)。唐时复置歙州。二、下邳郡东汉永

5、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盱眙和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清江市。南朝宋时改为郡。三、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国,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余姓又以“下邳”为其堂号。第三节余姓播衍分布余姓立姓之后,一直活动在四川、陕西一带。秦汉以后,余氏族人东迁入居河南,后继续东迁于江淮地区,很快散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在安徽新安形成著名余姓大族。到了唐

6、宋时期,余姓已遍布长江流域地区,尤其在闽赣浙江鄂地区发展迅猛,奠定了今天的余姓分布框架。一、宋朝时期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余姓大约有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余姓主要分布在在福建、湖北、广东、江苏等地。在宋朝以前余姓的主力基本上已南下了江南。二、明朝时期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余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8%,跃居为明朝第三十五位大姓。宋、元、明600余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余姓人口纯增长率为575%,余姓人口增长大大高于全国

7、人口的增长,净增加了46万。这数字偏差太大,可能与宋朝余姓的样本偏小有关。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29.2%)、浙江(24.4%)、福建(15.7%)、江苏(5.2%)、安徽(4.4%),这四省的余姓又集中了21%。江西为余姓第一大省,占江西大约占余姓总人口的69%;其次分布于湖北(6%)、四川(5.7%)、江苏占江西总人口的1.2%。宋、元、明期间,余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部向东南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赣浙闽为中心的余姓人口聚集区。三、当代当代余姓的人口已达492万,为全国第五十

8、一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的余姓人口由54万增到500万,增长了9倍多。全国人口增长了13倍。余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1000多年以来余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广东、安徽,这三省市又集中了27%。四川为当代余姓第一大省,居住了余姓总人口的17.6%,占省总人口的.7%。全国形成了西南川滇、南方广东、东南江西三块余姓聚集区。在最近的600年期间,余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