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意识的培养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从历史意识的培养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ID:22696666

大小:48.59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31

从历史意识的培养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_第1页
从历史意识的培养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_第2页
从历史意识的培养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_第3页
从历史意识的培养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_第4页
从历史意识的培养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历史意识的培养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历史意识的培养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关键词]历史意识,历史教科书,编写[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1-0046-07一、历史意识的概念历史课程是一门汲取历史智慧,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课程。我国此次历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应“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什么是历史意识?目前尚无具体定论。准确把握历史意识的概念,需要从理解历史意识的原则出发,以确定历史意识的内涵。英国史学家约翰?托什认为,理解历史意

2、识的三个原则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历史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不能假设历史上的人物具有现代人一样的思想与行为:背景是历史意识的第二个要素,研宄历史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承认历史的过程存在,历史事件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更多的变化,要求用一种历史的视角来揭示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在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生活阅历远比成年人简单,尚无成年人看问题瞻前顾后的全面眼光,因此,对历史意识含义的界定不宜复杂。如果全部套用学术界己有的认识:历史意识是一种历史感、历史认识观、思维方式、历史情感、价值观等,那么历史意识的培养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繁琐的概念会

3、让一线教师在理解上一头雾水,在实施操作上束手无策,这不利于历史意识的培养。根据理解历史意识的原则,笔者认为,历史意识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内涵:第一,历史意识是一种历史感,是一种生活在历史之中的意识,能够意识到他身处历史之中,也能够认识到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活动均与具体的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当事人常常有一种很强烈的命运感。对当事人来说,他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是什么,不知道处境将怎么变化,也不知道自己的行动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例如,鸦片战争后,虽然中国被卷入世界一体化的市场之中,但是清朝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发展的大势。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以咸

4、丰帝为首的统治者依然拒绝走进近代化,导致中国再次割地赔款,咸丰帝也命丧黄泉。走进历史,我们可以感受到战争结果的必然性,体会清朝统治者思想观念的可笑与可悲,认识到中国的近代化必须在外力压迫下才能得以进行。这种认识的形成,所依赖的就是历史感,即要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像他一样去思考,才能体会历史人物那些看似矛盾、让人不能理解的地方,其实和他所处的情境有直接关系。“史”就是过去,历史学是处理人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学科。“历史意识就是人们自我察觉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总是不断流动的,而且在这种过程中每件事物都一直在变迁之中”。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对于历史事物的认识,会

5、从时间的角度来判断,依据历史背景去思考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关系,知道人类生活的现状均是基于过去而产生的。第二,历史意识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审视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时,既能够深入历史的情境,综合分析历史背景,又能够“超越个体在当下现在中的‘沉沦’,置身于一个更广阔和更深远历史上下文的透视关系中获得某种鸟瞰性的超越视野”,以此“诠释过去,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的内在联系”。历史意识是“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之企望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心灵活动”,是人类诠释外在世界变迁及其自身变迁的心灵活动。这种思维方式,使人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认识到许多历史现象或历史事物

6、的发展具有动态性是随着历史推移而发生了更多的变化形成的。概而言之,历史意识是人们在对历史的观察、感受的过程中,能够深入历史的情境中,在对复杂历史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把一切事物看成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考察演进的社会,并不断与现实对话,进行审视历史问题、思考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思维观念与方法。拥有了正确历史意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透过对历史的反思,形成一种忧国忧民的历史情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科学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并非历史意识,而是历史意识带来的产物。二、高中学生历史意识缺失的表现历史意识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意识,如果缺失

7、,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会造成错误的历史认识,进而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历史观。1.站在当下的立场看待历史问题这一现象在历史教育中屡见不鲜。由于时代的隔膜,学生习惯以一种当代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现象。这说明他们尚未形成历史感,缺乏时间意识。这种时间意识不是指对于生活中时间流逝的感觉,而是指学习历史时,由于对历史上的诸多历史现象不理解,不能进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空来揣摩历史人物的思想与情感,而是以自己在生活中形成的思维来思考历史问题。例如,对于戊戌变法时,守旧大臣以“祖宗之法不可变”来对抗变法派的做法,高中生大多感到可笑、幼稚,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历史感缺失

8、造成的对历史的误解。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法观念极强的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