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及课程建设规划

软件工程专业及课程建设规划

ID:22749161

大小:6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1

软件工程专业及课程建设规划_第1页
软件工程专业及课程建设规划_第2页
软件工程专业及课程建设规划_第3页
软件工程专业及课程建设规划_第4页
软件工程专业及课程建设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软件工程专业及课程建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专业技术资料整理分享一、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梧州市地处桂东南,泛珠三角经济区。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利用地缘、人缘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和外向型经济,使经济建设飞速发展,GDP快速增长。随着梧州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双转型”的需要,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十五”期间,我国软件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软件产业销售额已达到3900亿元,其中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收入达到1834亿元,占软件产业全部收入的47%。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软件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广州市软件企业总数超过20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2、的企业超过40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发展软件产业作为我国信息产业重要的一项规划,在未来5年中,软件人才需求将呈现急速上升的局面。根据信息产业部的预计,每年软件人才需求的增长率都会以不低于10%的比率上涨。随着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以及软件外包产业的成熟,软件人才依然还将呈现大量缺乏的局面,在未来5年内从业人员需求高达230万人左右。我系软件工程专业将充分利用学院软件研发中心多年从事软件开发的资源优势,走“产、学、研、销”之路,教师参与研发并将案例带入课堂,学生学习该案例软件并到相关企业就业,聘请公司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3、专业顾问,并请他们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教育过程,推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随着珠江三角洲国家级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建设的的进一步推进,为满足社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要,支持本地区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同时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作为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重任。(二)现状分析1.基本情况我院软件工程专业建于2009年,专业名称规范(按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专业代码为080717W)。专业技术资料整理分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针对珠三角地区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

4、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从事应用软件开发、测试、维护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2010年开始招生,学制四年。2.教师队伍基本情况本专业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双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8位教师,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7.5%,副高以上职称5人,其中副教授3人,系统分析师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62.5%。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的62.5%。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采取“走出去”,练就更多的“双师型”教师;“请进来”,聘请一批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充实我们的实践教学队伍。3.建设成果基本情况在教改科研方

5、面,软件技术教研室积极组织教研教改活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近三年软件技术教研室的老师共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了1本教材,完成校内实验实训指导书1本,在研区级科研项目3项,市级科研项目5项,区级精品课程1门。本专业实训室建设不断完善,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同时已经与一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实施适合本科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本专业根据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同时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和科学

6、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严格按照《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办学,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规范管理、提升内涵,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软件技术专门人才。专业技术资料整理分享三、建设目标总体目标:2010-2015年重点完善师资队伍及精品课程建设,2010—2011年完成招生筹备工作,2012-2015年建设2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出版教材1本,力争建设成为院级重点专业。

7、具体目标:(一)建成以Java/.NET为课程学习主线,以Java/C#程序设计、JSP/ASP.NET程序设计、J2EE系统开发/ASP.NET企业级综合开发等课程为支撑的专业课程群。(二)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开发以软件开发流程为导向的“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模式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三)在专业顾问委员会的指导下,努力构建以校企合作为主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打造一支适合高职教育需要的“双师型”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三年内“双师型”教师力求达到专业教师的50%以上,研究生达到75%以上,高级职称达到75%以上。加强学

8、术梯队建设,着力做好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选拔及培养工作。(五)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加强学位评定工作,切实提高毕业生质量。(六)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拓展以泛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的校外教学实习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