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从世界历史到世界的历史

简析从世界历史到世界的历史

ID:22754425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简析从世界历史到世界的历史_第1页
简析从世界历史到世界的历史_第2页
简析从世界历史到世界的历史_第3页
简析从世界历史到世界的历史_第4页
简析从世界历史到世界的历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从世界历史到世界的历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析从世界历史到世界的历史世界史(acro-history)、大历史(Big History)等概念多有交叉,甚至美国知名世界史学家杰里本特利(Jerry H.Bentley,1949-2012)也曾说,对英语世界中的大多数历史学家而言,在世界史和全球史之间并无区别,从我个人而言,这两个词我经常互用。事实上,在《剑桥世界史》中,世界史和全球史这两个词语也时常交换使用,并未作出严格区分。如上文所言,世界史是一个长期存在、不断变化的概念,是一种历史编纂体系,全球史是理解当下世界史的视角,是世界史的新编纂方法。

2、也许正是出于这一原因,本特利将全球史定义为新世界史(Neperialism andColonialism)以及移民与离散族群(Migrations and Diasporas)。在此之前,本特利提出将跨文化互动(Cross-Culture Interactions)作为理解人类历史的关键,上述五个主题正是本特利对跨文化互动的具体化,也是《剑桥世界史》的关注焦点,本书第一卷主编戴维克里斯蒂安引用本特利的观点,(本书)关注比较(parisons)、连接(Connections)、X络(Nets),而非单个社区

3、或某个社会自己的经验。因此也许可以认为,这部剑桥史系列的最新成员虽然以世界史命名,但实际上是一部新世界史也就是全球史著作。尽管全球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出发点和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历史叙事,凸显了不同文明和地区在历史上的互动关系,使许多被忽略的历史在全球视角的观照下得以重新发现。然而,西方学术界的长期发展和积淀,以及西方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强势力量,赋予西方史学相对于其他国家史学的优势地位,无论其学术话语还是其理论与方法,都对非西方世界的历史研究有着持久而强烈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使得无

4、论从全球史研究者的地域分布看,还是从全球史成果的引介状况看,一种新的西方中心主义正若隐若现,即西方史学在全球史知识等级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全球史的兴起尽管脱胎于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反思并突出跨文化交往和互动,但全球史编纂的中心却并未跳脱西方。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全球史在表现人类历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上做得并不成功,甚至有一种以单一叙事来取代多元叙事的危险。而漠视人类历史的多样性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只能让这种全球叙事成为带有某种种族中心主义倾向的主导叙事,不但拒斥其他地方经验的叙事,而且无助于认识和理解人们生活

5、于其中的这个世界。这种知识等级体系同样存在于《剑桥世界史》之中。首先,虽然当代全球史研究的确以西方尤其是美国为主,但绝非仅限于此;而且,尽管不同地区的全球史研究对象有很大交叉,但由于学术体系、历史积淀、自身在全球化过程中的经验、大众的历史记忆乃至公共舆论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全球史研究有所不同,因此各有其关注焦点与边缘领域。虽然《剑桥世界史》扩大了队伍和范围,但西方学术界在全球史研究中的话语霸权并没有被彻底颠覆。一方面,本书的中包括来自非西方世界的学者;但另一方面,西方学者和学术机构仍然在其中占据绝对优势,部

6、分非西方学者在西方的学术体系内任职。而且本书的参考书目也大多出自西方学者之手,其中不少本身就有严重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其次,从本书章节篇目中也可以发现西方的强势地位,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20世纪以来,非西方世界所占比重有减小趋势,例如在第七卷第二册中,百货商店与消费主义、现代自然科学、音乐、休闲体育乃至禁酒,尽管最终呈现出全球化趋势,但无一不从西方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进程中脱胎而来;相反,非西方世界的特性反而在这一册中失声。此外,在具体问题上,研究者也多从西方学术观点和概念出发,为非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提供分析

7、框架和解释体系。郑和下西洋是中外学者争议颇多的历史事件,郑和船队与东南亚乃至印度洋世界的交往不仅影响了明代初期的社会经济,同时强化了中华文化圈与印度洋的贸易往来。本书多处涉及这一事件,但从西方历史经验和理论出发,仅将其视作与其他地区的商业往来相类似的远洋贸易活动,而未从中国历史出发,将郑和下西洋理解为朝贡体系和朝贡贸易的组成部分。全球史研究的另一弊端过度全球化,即过度强调和突出不同地区间的联系及其全球意义,在《剑桥世界史》中同样存在。一方面,全球史研究所关注的跨文化互动的确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类历史的理解,但

8、过度强调互动和联系却会忽视历史发展的内部因素。例如,本书将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和海地革命置于大西洋世界革命的框架内,强调人民主权概念对三者的共同影响以凸显三场革命间的互动。然而却弱化了英属北美、法国和海地的内部因素,正如林恩亨特所言,也许美国革命的确是引发主权国家革命浪潮的第一环,但我们并不清楚,美国革命是否是一场病毒,而且各地发烧的原因也许并不一样。另一方面,全球史以超越民族国家单位的方式来编纂世界史,但这并不说明国别史已经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