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

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

ID:22864427

大小:7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1-01

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_第1页
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_第2页
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_第3页
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_第4页
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订定的探讨摘要:把课程目标纳入国家的课程文件,是一项体现新理论观点的改革。课程目标是指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将发生的性质不同和程度不同的变化结果。课程目标的订定主要有三个来源:学生需要、社会需要和学科内容特点。同时,课程目标的订定还要有三把筛子:哲学,心理学,以及我国的一系列教育法规文件。我们要订定和落实课程目标,还需要对课程目标体系所包含的全部内容进行分析。关键词:课程标准;课程目标Abstract:Tobringcurriculumgoalintonationalcurriculumfilesisareformwhichreflec

2、tsthenewtheoreticalviews.Thecurriculumgoalreferstomakingstudentssomedifferentchangesthatwillhappenatonetimethroughtheconcreteteachingcontentsandteachingarethreemainsourcesfordraftingthecoursegoal:students’needs,socialneedsandcharacteristicsofdiscipline,thereshouldbethreesievesfordraftingthecur

3、riculumgoal:philosophy,psychologyandaseriesofeducationalregulationfilesofourandimplementingcurriculumgoalwillalsoneedtoanalyzeallthecontentsinthecurriculumgoalsystem.Keywords:curriculumstandard:curriculumgoal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制订的“课程标准”,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称为实验稿。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建国以来的课程文件相比有多方面的变革,可谓新一代课程文件。新课程标准的变革之一,就是

4、在建国50多年以来所制订的课程文件当中,首次使用了“课程目标”的概念。把课程目标纳入国家的课程文件,是一项体现新理论观点的改革。但是从现在颁布实验的30多个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实验稿来看,各个不同学科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的设计根据、内涵本质、分类标准、层次类别、相互关系、功能作用、叙写方法等基本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一、课程文件变革的历史回顾如果仅就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的题目名称来看,这不是现在才有的。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并引进西方近代教育和课程之后,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我国学校教育只有一些原则性的办学法规文件,而当时全国各地新学堂的课程门类又各具特点,科目繁多,缺乏规范

5、,被称之为“学校有课程而国家无标准”。1929年,根据教育和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当时的教育部长蒋梦麟约集一百余名专家研究课程文件,全部文件完毕后由教育部通令颁布,称为“中小学暂行课程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正式订颁课程标准之始。”[1]从内容结构来看,课程标准大体分为:目标,时间分配,教材纲要,实施方法等。其中,课程目标或宗旨为课程文件的首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刚成立时,新的课程文件来不及研制,小学还曾颁布过暂行课程标准。1956年,在总结解放区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借鉴原苏联课程文件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小学教学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名称完全是由俄文翻译而来,其实这也是名

6、称不同的课程文件。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大的课程教学改革,各门学科先后制订颁发十多个教学大纲。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大陆教育领域只有教学论,没有课程论,课程论学科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把教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始于1992年。1992年,国家教育部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试行)》,并就课程文件更名问题作了说明。[2]目前,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三年,在这次课程改革当中,把各科教学大纲全部更名为课程标准。二、课程目标相关概念的辨析近年来,随着国际学术思想的交流,各种有关课程教学的译著对于课程目标及相关概念的译法,也多种多样,诸如

7、教育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教育宗旨、教育目的、课程目的等译法或说法都有。术语概念说法不一,内涵外延界定不明,这不仅影响学术思想交流,更影响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识统一,有碍于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落实。因此有必要加以厘定。(一)从教育、课程和教学三个层面来分析目的与目标目的和目标是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其实严格说来,目的概念的内涵具有更强的终极性、原则性、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更远大的理念性;而目标概念的内涵则具有更强的阶段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以及较大近期的理念性。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