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精神兼得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

语言和精神兼得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

ID:22867043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语言和精神兼得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_第1页
语言和精神兼得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_第2页
语言和精神兼得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_第3页
语言和精神兼得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_第4页
语言和精神兼得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言和精神兼得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论文穿越阅读教学的迷雾——语言和精神兼得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 【内容摘要】学生的精神建构与提升,只有扎根在丰厚的语文土壤中,精神的种子才能在学生的生命中生根、发芽。否则,语言就成了无聊的符号,精神就成了空洞的说教。语言虽然是一种文化符号,但它同时承载着浓浓的情和意,学生语言的顺畅表达是需要文本精神导引的。当学生的身心完全被文本精神所浸润时,课堂才会焕发出令人陶醉的入化境界。本文从分析当下忽视言语训练的现象,工具性“备受冷落”、人文性“大红大紫”、“非语文”越俎代庖这三个方面来剖析。引出如何引领学生

2、进行丰富的、灵动的、有效的语言训练,指出从四个方面进行尝试:1、咀嚼词句刍其味。2、语言补白品其韵。3、模仿运用习语言。4、细品标点知情道。最后指出只有把发展学生语言与建构学生人文精神有机联系与融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体现学科个性,更好地建构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更有效的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宗旨。【关键词】语言训练语言精神在这几年轰轰烈烈的语文课改中,语文教学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的把语文课上得催人泪下,有的把语文课上得热热闹闹,有的还搬上了其他学科该做的事,让人眼花缭乱,可沉下心来一想,语

3、文课毕竟姓“语”,应抓住文本语言这条主根,语文教学才是最本色、最有魅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要落在实处,而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也不容忽视,它是提升学生精神世界最直接的依托与载体。两者都不可偏废,就要将学生的语言训练(工具性)和精神建构(人文性)紧密联系,并努力实现统一。但这几年,由于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片面理解,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工具性的弱化,人文性的过盛,文化性的越位,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一、误入藕花深处:观之当下忽视言语训练的现象1、工具性“备受冷落”【案例描述】一位教师执教《我的

4、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救助车夫》片断:先请同学们自由读救助车夫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当时的情境,哪些词句让你一下子找到了先生受人爱戴的理由。接着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让你百思不得其解,找出后然后追问伯父为何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再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并出示背景资料,见证当时老白姓的生活,最后得出鲁迅受人爱戴的理由是忧国忧民……整堂课学生品得很有深度,在当时,此课也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反刍思索】6这是典型的没有语言训练的语文课,人文性大红大紫,而工具性却备受冷落,造成文本丢失,语文的失落。这样的课堂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5、并不少见,教师过分地追求教学内容的深度,课外资料的补充,学习形式的变化,却忽视了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引领学生体味文本语言,感悟精妙的表达,学会积累、习得方法。《救助车夫》这段,作者连用了9个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突显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有特色的语言,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再步步深入品味,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还要注意情感和朗读相结合,突出语文味。2、人文性“大红大紫”【案例描述】一位教师执教《大瀑布的葬礼》过程如下:第一步

6、:初读课文,说说大瀑布的昔日和现在是怎样的?第二步:再读课文,品昔日大瀑布的雄伟壮丽和现在这条大瀑布的奄奄一息。第三步:说话训练,假如你是一位慕名前来的游客,你会说些什么?第四步:观看葬礼,说说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葬礼?举行这种葬礼的意义何在?第五步:资料补充,出示全球性生态环境亮起红灯的资料,再让学生写写呼吁。整堂课学生情绪激昂,发言精彩,掌声不断。【反刍思索】这也是缺失语文的“语文”课。课文的第二步品昔日大瀑布的雄伟壮观和现在这条大瀑布的奄奄一息,这一设计固然不错,但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地空谈感

7、受。后面的联系实际谈环保、写呼吁,虽然也有一些说、写训练的成分,也注意到了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的要求,与充斥课堂的浓浓的环保味相比,这些微量的说、写训练更像是一种点缀。这是语文课,不是环保主题会,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必要的,但这不是语文课的唯一追求,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语文教学负担着指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任务。即使是感悟人文,只是笼统地说感受,没有和文本语言发生更多的联系,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非语文”越俎代庖【案例描述】一位教师执教《秋天的雨》先课件出示秋天

8、的美景。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赞美,可以唱歌展示,可以绘画汇报,也可以写赞美诗……整堂课气氛热烈,风风火火,学生情趣盎然。【反刍思索】初看,该教师敢于创新,加强综合。“语文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既然是文化,当然是越丰富越好。于是音乐、美术等一股脑儿地涌入课堂,把这么多的文化堆砌在一起,语文的个性非但没有凸显,反而被淹没了。而沉下心来一想,真正的人文内涵是植根于人的精神力量之中的,是以人的生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