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娱乐]云南丽江旅游景点

[生活娱乐]云南丽江旅游景点

ID:22948641

大小:3.09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02

[生活娱乐]云南丽江旅游景点_第1页
[生活娱乐]云南丽江旅游景点_第2页
[生活娱乐]云南丽江旅游景点_第3页
[生活娱乐]云南丽江旅游景点_第4页
[生活娱乐]云南丽江旅游景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娱乐]云南丽江旅游景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云南丽江旅游景点作者:云南旅行网http://www.12345yn.com时间:2011-09-02关键词:云南丽江旅游景点,云南旅游,丽江旅游1、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丽江古镇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

2、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镇,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大研古镇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同组成,其主体部分是大研古镇。  大研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海拔2416米,始建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大研古城近千年来一直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是元代的路宣抚司、明代的丽

3、江军民府、清代的丽江府的驻地。纳西语称“巩本芝”,意为仓库集镇,由此可知丽江古城是以经济交住为主发展起来的,南宋末年,丽江木氏先祖们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至狮子山东的“木叶场”营造新居,因木先祖属古代纳西族束、叶、梅、何四大支系中“叶”的一支,故将其营建的新居起名叫“大叶场”,明代又称“大叶厢”,清代叫“大研里”,民国时期改为“大研镇”。公元1254年蒙古军设三赕管民官,公元1277年改为丽江路通安州,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明在此设立丽江军民府,被朱元璋赐姓为木,并封为世袭知府,木先祖在狮子山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此后,古城贸易集市和街道不断扩大,并具

4、相当规模,当时的古城已成为滇西北高原的重镇。大研古城与中国大多数古代城池不同,不筑城墙。据说,丽江当时的统治者姓木,他认为,若筑城墙,木字加框便成了“困”字,所以忌讳围墙。大研古城以其独特的风格,为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它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2、玉龙雪山    位于云南省丽江、宁蒗、中甸三县境内,由四个景区组成,总面积七百七十多平方公里。玉龙雪山有终年积雪的雪峰十三座,南端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多米。玉龙雪山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至今丽江还举行每年一度盛大的“三朵节”。唐

5、朝南诏国异牟寻时代,南诏国主异牟寻封岳拜山,曾封赠玉龙雪山为北岳,至今白沙村北北岳庙尚存,仍然庭院幽深,佛面生辉。拜山朝圣者不绝于途。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到丽江时,曾封玉龙雪山为“大圣雪石北岳安邦景帝”。  玉龙雪山凭其迷人的景观、神秘的传说和至今尚是无人征服的处女峰而令人心驰神往。玉龙雪山峰森林茂密,泉潭众多,主要景点有玉柱擎天,玉湖倒影,冰塔林,云杉坪,干河坝,牦牛坪,卧鹿坪,蚂蟥坝,古冰川槽遗迹,绿雪坪等奇丽景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已有空中索道直达,往返票价约162元。此外,在海拔4500米处,延升旅游大索道已建好并正在建高山滑雪场。玉龙雪山还是一座人类尚

6、未征服的处女峰,近半个世纪以来,虽然有中国登山队以及国外一些登山队前来攀登,但均在主峰扇子陡下望峰兴叹,知难而退3、束河古镇  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程行约四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古镇之古称。由此可见,早在明代,这里已是丽江的重要集镇了。束河古镇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潭周绿柳垂地,翠柏指天,泉水清澈,游鱼可数。从潭中溢出

7、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远近汩汩有声。村庄中心有长33米、宽27米的小小四方街,与古城四方街一样可以引水冲洗。街面上的那些被人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还能照见往日的繁华。束河古镇曾以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皮革加工、竹编等手工业闻名于世。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束河古镇就开设了由政府公助的义学馆",还有三所私塾,近、现代又创办小学、中学,使束河古镇成为著名的人才之乡。过去束河古镇村从事皮革业的有300多户,日产皮鞋500双,各种皮货远销西藏、西昌、青海等地,有的商人甚至到达印度、尼泊尔等国,故有"束河古镇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之说。在宁蒗中甸、德钦,至今还有以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