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ID:22996672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_第1页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_第2页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_第3页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_第4页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时任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的崔邦焱曾说过:中央领导多次强调高校开展资助工作必须紧紧抓住教育的根本,把育人这条主线贯穿在资助工作的全过程[1]。可见,资助工作不单单是简单的物质资助,更重要的是通过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来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自2007年后,各大高校陆续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免、减为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帮助绝大多数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硕果累累。但是资助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

2、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和诚信感恩意识,存在消极心理等。  一、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贫困生存在消极心理  大多数贫困生不仅经济贫困,还存在精神贫困的问题。大学生物质贫困主要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现有经济能力难以支撑学业和生活开销;而这种物质贫困又存在地域差别和家庭环境差别。而精神贫困的表现则是多方面的,比如,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自卑、消极、封闭等。存在双贫现象的贫困生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困难,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养成了依赖思想[3]。还有些贫困生自卑与自尊相互交织,自我消极与自立自强

3、两极分化,自我封闭与渴望交流相互冲突,他们容易隐藏自己内心真实想法,掩盖家庭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实事。  (二)缺乏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各大高校存在多种形式的补助。如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困难补贴、爱心物资、助学贷款等。贫困生诚信缺失最集中体现在助学贷款的偿还上,部分贫困生毕业后贷款违约,躲避债务,目前高校的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贫困生诚信意识淡薄;在助学金评选过程中,部分学生弄虚作假,提供虚假的贫困证明,骗取助学金,也反映了部分学生的诚信意识缺失;还有些贫困大学生为了

4、考出好成绩,获得奖学金,存在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等恶劣行为,这同样是诚信意识缺失的表现。  部分贫困生受到社会资助后毫无感激之心,从未主动和资助人取得联系,对他人和社会上的资助都觉得理所当然;在校受到国家资助后,不懂得感谢学校、国家和老师[4]。  (三)以个人为中心的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育事业也蒸蒸日上。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广大青年在党中央的号召和引导下,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图强。而部分贫困生由于受家庭经济环境和

5、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以摆脱个人贫困为奋斗目标,一切行动和努力都以金钱为导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大环境不断刺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也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成为拜金主义者和极端个人主义者,严重缺乏社会理想和爱国信念。  二、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方向  所谓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指的是在资助方给予受助大学生物质资助时,在大学生思想认识层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或作用,这种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心理上的疏导、认识上的引领和行为上的促动[2]。  (一)开展心理疏导,促进贫困生形成并保持积极心态  开展形式

6、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通过心理健康课程、专题讲座、心理沙龙等帮助贫困生正确认识自己、宣泄自己,缓解心理压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和自身心理素质。  注重团队建设。贫困生往往因经济差距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加强班级和团队建设,引导贫困生积极参与班团活动,有利于帮助贫困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并逐步敞开心扉,重建自信。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引导贫困生提高诚信意识  贫困生的诚信意识越来越淡薄与传统道德约束力的下降有一定关系,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开展法律大讲堂,用法律的

7、威慑作用来提升贫困生的诚信意识。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要推进实践工作,通过健全个人征信体系,增大不诚信记录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粘度,用法制推动诚信行为,在行动中提高道德约束和诚信意识[3]。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5]。学生在开展班团和社团活动时,不能单一追求活动的趣味性,指导教师应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各类活动。在活动中,提炼

8、思想精髓,贯穿理想信念教育,进而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信念。与此同时,理想信念教育应与中国梦的学习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培养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  增强感恩回馈意识。贫困生不懂得感恩,这与理想信念的缺失有一定关系。贫困生受家庭经济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以摆脱个人贫困为奋斗目标,久而久之,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割裂开来,理所当然的向他人和社会索取,却没有感恩回馈和自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