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课形式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构建

借助微课形式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构建

ID:23087433

大小:6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4

借助微课形式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构建_第1页
借助微课形式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构建_第2页
借助微课形式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构建_第3页
借助微课形式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构建_第4页
资源描述:

《借助微课形式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借助微课形式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摘要: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论述Y如何借助微课的形式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并指出注意事项,对于初中物理高效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宄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一、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极易导致学牛.厌学和教师厌教,成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但是,微课的出现却有利于破解这个桎梏.由于微?n的视

2、频特性和可下载保存,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好的突破初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有助于形成高效课堂.二、初中物理微课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1.内容选择一般可选择单元、章节的重难点内容或总复习中的某个专题.如《物体浮与沉》,《液体的压强》,《串并电路》等和总复习中《测密度的特殊方法》,《电路故障分析》等专题可制作成微课进行突破,提高课堂效率.2.教学设计在用手机、摄像机或录屏软件制作微课前,要先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下面以总复>」的《用特殊法测密度》专题举例.2.1教学设计内容:沪科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用特殊法测密度》2.1

3、.1适用对象.•八、九年级学生物理学习2.1.2选题意图:密度测定是中考的重点之一,同时又是中考的热点.密度的考查主要以操作性的实验题型出现,在考査知识的同时兼顾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P=m/V,利用天平和量筒,只要分别测出被测物的质景m和体积V,就可算出被测物的密度,这是最基本的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则往往是天平、量简不会同时具备,此时只要借助适当辅助器材,同样可以测定物质的密度.2.1.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利用天平和量筒或辅助器材,只要分别直接或间接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

4、V,就可以算出物体的密度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人文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闭结协作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学措施: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复习反思(1)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质疑.(2)课中讲解或活动:学生带着自主学习产生的疑问,在教师引导下再看视频,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疑问,最后完成一定的训练题,巩固、提升学习效果.(3)课后复习反思:要求学生课后反思课堂所学内容并通过反复看微课解疑.2.

5、1.4教学过程预习自学(课前8分钟)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看过程中可以暂停、重播典型例题视频->产生对测质量和体积困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宄(课中前8分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合作、讨论解疑测质量和体积的各种方法(5分钟)一展示点评、拓展提升测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如等量法测密度和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3分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快乐.总结提升(课中2分钟+课后10分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反刍、当堂检测(课中2分钟)一自我完善、训练提升(课后10分钟).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应用知识解

6、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2.2设计亮点:(1)采用PPT录制方式,合理的利用了PPT的动画功能,更加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中不出现教师的身影,使学生少了敬畏,能更加自如地学习.(2)选择思维方法-典型例题分析-思维总结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过程,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2.3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利用天平和量筒等计算物体的密度学习资源:微课视频《用特殊法测密度》学习方法与任务:(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可以采用暂停、重播典型例题视频等方法.(2)观看后自主完成《强化训练》,并尝试

7、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强化学习:网络专题训练的下载、网络在线学习.三、结束语微课的使用只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推手”.一方面,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耍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实际,精心设计好微课.另外,并非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使用微课,不能搞形式主义或花架子.此外,录制的微课要注意语言的科学、精炼和概括,所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参考文献:[1]苏鸿.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蔡跃.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8、版社,20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