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中“行”的析读

对《论语》中“行”的析读

ID:23088595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对《论语》中“行”的析读_第1页
对《论语》中“行”的析读_第2页
对《论语》中“行”的析读_第3页
对《论语》中“行”的析读_第4页
对《论语》中“行”的析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论语》中“行”的析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论语》中“行”的析读  摘要:“行”作为“道”的一个同源字进入古代的文本中由来已久,然却没有像“道”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被古代诸家论及,而是一直依附在“知行”这对范畴中被考察。不再仅仅从“知行”的角度而是从立教、立德、切己三个层面对《论语》中的“行”进行梳理并层层深入进行析读,从而了解“行”在《论语》以及儒学中的独特维度。  关键词:《论语》;行;立教;立德;切己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23-02  《论语》中涉及“行”字凡四十一章,

2、然非章章论行,有些“行”字只是作一般的语言用法使用。  一、立教之“行”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又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盖夫子以师者自居,乐得天下英才而教,师者是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角色。夫子有诲有教,诲是对具体的人就具体的事、具体的对象而教导,教则是教学大纲。《论语》有两章可以相发明,并由此可以窥识夫子所教何谓一二了,而恰恰在这个层次上论及“行”。此两章分别是。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学而》)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  夫子所教何谓,《子以四教章》最为明言。程子曰:“教人以学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1]486所言甚是,“本”即是“成人”之根本,也就是教的基本目标了,因此可说,忠信是本,文行是基。义门读书记:“小学先行而后学文,弟子章是也。大学先文而后行,此章是也。”[1]486“此章”即是指“子以四教”章,可见“弟子”章也是夫子言“教”,不过仅就四教中文、行两教而言。由此可见,整部《论语》论从“立教”的角度论及“行”算是最为简单明了了。  二、立德

4、之“行”  “德”从“言”“行”表现,故孔门每每“言”与“行”并举,而“言”从属于“行”。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子曰:“……。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  故立德便须从一言一行推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立德就是实践。”[2]65这一实践具有独立的人格特征,是人自己可做主宰的,不似“死生由命,富贵在天”之命。虽夫子亦言:“不知命,无

5、以为君子也。”(《尧曰》)这里知命的意思,是知道某些事情乃属于“不可求”的,比如生死、富贵、贫贱、利害等都是命,但“不可求”5之外,还有君子所可为的,这便是上面讲到的立德。因此对夫子来说,不仅立德是自己作主的事情,并且从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中也可以达到对人、事、世的一种智慧的洞察,不像命是不知所以然而然的。这种智慧的洞察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人  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6、)  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微子》)  “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子路》)  2.察事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  3.处世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7、(《卫灵公》)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求知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而立德则须追向一个人的行为的动机。所以立德特重内省,亦即是自己认识自己的反省。”[2]66这些动机是跟《论语》中提到的各种德相联系的,由此一个行为到底有没有道德意义上的合法性总是要依据其当时内心的情感态度来作出判断。5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

8、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子曰:“雍之言然。”(《雍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公冶长》)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这里的“思”与智德相联系)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论语》从言行相连以及道德内省的两个向度论“行”时,很显然是从立德的角度出发的。  三、切己之“行”  通观《论语》似乎论及“行”仅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